产生慈禧这一人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产生慈禧这一人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产生慈禧这一人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搞哥读史
清末慈禧太后临朝称制 。作为清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主宰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数十年的命运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既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 。也和慈禧本人的能力有关 。是一系列偶然和必然交织而产生的结果 。
让慈禧太后从一位普通后妃登上大清权力的顶峰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诞下皇子、母凭子贵
根据《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 。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的女儿 。在咸丰元年(1951年) 。慈禧通过选秀女入宫 。最初的封号为兰贵人 。
与其他后妃相比 。慈禧最为幸运的地方 。就是他在咸丰六年(1856年) 。为咸丰皇帝生下了大阿哥载淳 。直到咸丰病重临死前 。载淳都是他唯一的一位皇子 。在这种情况下 。基本确保了载淳的皇储地位 。而慈禧作为载淳的生母 。即便不是正位中宫的皇后 。在载淳登基后也会被尊为太后 。这为她后来能够接触到大清权力核心埋下了伏笔 。
二、咸丰早逝、身后权力结构失衡
如果咸丰能像康熙或者乾隆那样长寿的话 。那后来就不会有慈禧什么事了 。可惜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咸丰北狩之后 。皇帝沉迷酒色 。以致一病不起 。30岁就英年早逝 。留下一个6岁不到的儿子来继承大统 。
为了让载淳在成年亲政之前权力能平稳过渡 。咸丰指定了八位顾命大臣赞襄政务 。并留给慈安、慈禧两人各一方印章 。一度形成“垂帘辅政兼而有之”的制度 。但是 。咸丰对自己身后的这一权力架构安排 。却故意忽略了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 。
一时间 。最高权力斗争的三方展开了博弈 。顾命大臣希望撇开两宫太后 。主持一切政务;慈禧太后不愿受制于人 。企图扳倒顾命八大臣;恭亲王奕訢则想东山再起 。重回权力中枢 。三方博弈的结果 。是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合作 。扳倒了顾命八大臣 。而作为合作的回报 。奕訢的付出的代价是承认了太后垂帘听政这一打破大清祖制的安排 。一度形成两宫太后垂帘、亲王议政的制度 。
三、同治的意外死亡
在垂帘听政初期 。慈禧非常注意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 。一方面让上书房编纂了一本《治平宝鉴》 。学习历史上女主临朝称制的成功先例 。另一方面也亲自接触军令政务 。积累治国理政的经验 。
不过 。这个时候的慈禧 。虽然对权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等到同治成年 。始终都是要归政给皇帝的 。同治毕竟是慈禧的亲儿子 。慈禧的权力瘾再大 。也不至于跟亲儿子争权 。可惜同治比他老爹更不争气 。只活了19岁就病逝了 。慈禧找了外甥光绪来继位 。对这个干儿子 。可就没有对亲儿子那么好了 。
四、慈禧高超的政治斗争能力
光绪即位 。慈禧二度垂帘后 。还有两个人可以制约她 。分别是慈安太后和恭亲王 。但随着慈安太后的暴亡 。为慈禧扫去了通往最高权力的一个阻碍 。而奕訢虽然贵为亲王 。又是咸丰的亲弟弟 。但慈禧是太后 。两人毕竟还是君臣之别 。从政治地位上来讲 。慈禧是始终压恭亲王一头的 。
在光绪十年(1884年) 。慈禧以军机处处理中法战事不利为借口 。将以恭亲王为首的全班军机大臣撤职 。换上了她自己的人马 。从此 。朝廷再也没有能够与慈禧抗衡的其他势力 。慈禧也从此攀上了大清权力的顶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