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说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


题主的崔颢的《登黄鹤楼》为什么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的提问 。自古至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 。
如 。\"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李太白负大名 。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欲拟之较胜负 。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 。\"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沧浪诗话》南宋-严羽;《凤凰台》“岂能比肩《黄鹤楼》” 清-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等等 。
因此 。对于两首诗的水平高低古今都有评论 。到现在也是莫衷一是 。那么 。两首诗究竟殊优殊劣 。只有对两首诗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后 。才得出自己的结论 。
一 。从格律上看 。两首诗都存在问题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唯一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律 。但也是\"失黏\"的七律 。该诗的第2与第3句;以及第4与第5句中的2 。4 。6字 。相互失粘 。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仄)台空(平)江自(仄)流 。(2句)
吴宫(平)花草(仄)埋幽(平)径 。(3句)
晋代(仄)衣冠(平)成古(仄)丘 。(4句)
三山(平)半落(仄)青天(平)外 。(5句)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颔联的 \"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黄\"这一个字为平声 。其他都是仄声 。是六连仄;\" 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悠悠\"是三连平;\" 此地空余黄鹤楼\"与\"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句 中的\"余\"与\"去\"失黏;颔联也不对仗 。
\"此篇乃变体律诗 。前半是古诗体 。以古笔为律诗 。盛唐人有此格 。此诗前半虽属古体 。却是古律参半 。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 。下句皆配以拗调 。古律相配 。方合拗律体裁 。\"清-许印芳在《瀛奎律髓汇评》 。
二 。崔颢占得先手 。李白落得模仿 。比试之嫌 。
崔颢的诗写于723年。崔颢占得先手 。一首诗将一个景观纳入自己名下 。李白登黄鹤楼慨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 。因此 。李白只得等待合适的景点 。这个景点必须与黄鹤楼有一定共性 。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761年 。李白夜郎遇赦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 。\"黄鹤\"勾起了他的回忆 。和人生悲叹 。他挥笔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有的说 。该诗写于赐金放还后的747年 。但 。从该诗看 。已经没有了赐金放还时的气势和雄心抱负 。更多的是人生无奈和感叹 。) 。让李白没想到的是 。他的诗留下了仿《黄鹤楼》 。与崔颢比试的口实 。
【崔颢的《黄鹤楼》为什么说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三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以崔颢《登黄鹤楼》为模板的 组词和填写语句 。
《登黄鹤楼》首联连用三个\"黄鹤\" 。《登金陵凤凰台》首联连用一个\"凤凰台\" 。一个\"凤凰\" 。一个\"凤去台空\" 。崔颢所指的\"黄鹤\"是单一的飞禽 。从人乘黄鹤飞仙 。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返 。写得十分自然 。而李白将:\"凤凰台\" 。\"凤凰游\" 。\"凤去台空\"凑在一起 。给人以硬凑三个凤凰叠词的感觉 。而且凤去 。也不等于台空 。还有凰嘛 。李白首联模仿是不成功的 。
其次看崔诗与李诗的颔联 。律诗四联要求起 。承 。转 。合 。崔诗的颔联由于首联用了两个黄鹤 。颔联首句\"黄鹤一去不复返\"与首联\"此地空余黄鹤楼\" 。自然承接在一起 。合抱紧密 。
而李诗 。为了避免模仿之嫌 。首联一次性凑满了三个不太贴切的\"凤凰\"叠词 。但 。颔联就难于承接首联 。无法自然融合相抱 。只得来了两句历史: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由于颔联没有起到承接首联的作用 。结果人们读完首联接着读颔联有种突兀而来的感觉 。也就是刚在梦幻中意识到凤(没有凰)飞走了 。看着眼前江水流淌着 。结果突然间掉进古代的荒草野坟中 。令人难于适应 。由此看见 。李诗在承接上逊于崔诗 。
不仅在诗的承接上 。在诗的:转 。合方面李也逊色于崔诗 。崔诗在转的颈联中 。从首联 。颔联对景物的描写的高渺 。飘逸 。虚幻 。遐思中 。转到眼前的近景和现实 。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处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 。而且 。与开始描绘景物的氛围浑然一体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而李诗的颈联由颔联的历史回到现实 。但 。他的描写就是交代了地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