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而且还是文武双全 。"出将入相"的军事家 。多次担任北拒匈奴 。西御西夏的将帅 。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今天我们学习的《渔家傲.秋思》 。就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 。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今延安) 。镇守边疆 。抗击西夏时触景生情填的一首词 。【后附田家英书写的《渔家傲.秋思》 。
本词上片写景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凄凉空旷而紧张的边城秋景图 。我们仿佛看到了:肃杀的秋景 。南飞的鸿雁;接着写:号角响起 。在落日余晖的斜照下 。处于大漠中孤城城门缓缓地关起 。
下片抒情 。说的是无数将土还是征夫 。想家却无法回家 。因战事紧急 。只能暗夜里伴着悠悠的羌笛声落泪入睡 。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豪放之声 。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可谓大手笔 。至今诵读仍凛凛然有生气 。
从"词史"上讲 。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 。对之后的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译词]
边界线上的秋天来了 。
景物萧瑟 。满目凄凉 。
大雁头也不回地向衡阳飞去 。
对这里呵连望也不屑一望 。
听 。营帐中的号角刚刚吹起 。
四方边地之声接连在耳畔回响 。
千山万岭成为天然屏障 。
日暮时分 。烟霭笼罩孤城 。
紧闭城门 。为了把敌人提防 。
且饮下这杯浊酒 。
不要思念万里之遥的故乡 。
既然还没有刻石铭功 。
就用不着把归家的计划设想 。
听 。羌管的声音多么悠扬 。
月光照射着满地繁霜 。
远征的人们难以入睡一一
将军 。正搔着满头白发 。
士兵 。热泪在眼中闪光 。
[说明]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 。抵御西夏侵扰 。他在边塞达四年之久 。对边塞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 。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时边地民谣中说"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 。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坚苦 。表现了作者坚持反入侵的决心 。以及外患未除、功业未建、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心情 。这种复杂感受和苦闷心情 。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作者针对当时现政曾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 。但都未得采纳 。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人民的镇压 。对辽和西夏族统治集团的入侵则基本采取守势 。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斗争的失败 。结果又加速了国内的危机 。在宋王朝错误政策影响下 。范仲淹在抵御西夏斗争中 。虽然忠于职守 。竭尽全力 。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谋略 。相反 。却一度遭受诬陷打击 。词中流露出那种功业末建的苦闷心情 。就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
前片着力描绘边地景象 。北雁南飞 。毫无"留意" 。衬托塞外的荒凉 。"边声"、"角起" 。渲染军旅生活气氛 。"孤城"紧闭 。反映军情紧急 。用墨无多却充分反映出"塞下秋来" 。"异"于内地的特色 。下片写白发将军、远征士兵坚守阵地与月夜思乡的复杂心情 。作者寄情于"浊酒"、"羌笛"和满地繁霜 。更觉神余言外 。
在范仲淹以前 。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反映真实的边塞生活 。本篇实为首创 。由于作者有较长时期的生活体验 。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格调苍凉悲壮 。
其他观点:
读《渔家傲·秋思》 。悲凉和伤感中 。不乏英雄气概 。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军旅中 。到了晚间 。思念家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
《渔家傲·秋思》好在哪?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