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现代人对年龄的划分与称谓 。往往是以年岁的增长而定的 。阅读古文时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 。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 。是我们读古文时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
其他观点:
古人说来倒是十分的有趣 。说话就是喜欢用一些拐弯抹角的词语 。对于现代的人来说 。就像在打哑谜一样 。猜来猜去 。也不一定能猜到准确答案 。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用词呢?这还要落实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来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妙无穷 。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引领者 。也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之上的指路人 。
所以古人们对一些专业词汇的用法 。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打磨和锤炼而雕刻出来的 。看似复杂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文章插图
这样看来 。读古人的书还是要多喝点墨水 。否则那就是在看天书 。就如当你看到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这些词汇时 。你能一眼就能看明白它的意思吗?别说含义了 。有的恐怕对读音都很陌生!
那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 。就是形容人的年龄的 。那么每一个专有名词它对应的是人的哪个年龄段?又有何深意?这些问题就有待大家斟酌了 。
用这些词去形容人的年龄其实是有一种高级感在背后做支撑的 。所以古人们也都喜欢用 。包括现代的人也一直在沿用 。否则用一个数字就能说明的问题 。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呢!
文章插图
传统文化之年龄称谓
那么今天我就来推敲推敲这些词语 。与古人们进行一次谈话 。看看这些用来形容年龄的词语背后到底盖着一层怎样的神秘面纱!我们一一将它们揭开 。来一睹其真容:
杜牧曾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话诗的意思是:少女姿态美好举止轻盈 。正是13岁年华 。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
文章插图
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宛如十三四岁的少女
在这里杜牧把十三岁的美少女比作了豆蔻 。加上他的诗影响广泛 。因此在后世发展中 。也衍生出了“豆蔻年华”一词 。
古人为什么会用豆蔻之名去形容十三四岁的娇羞少女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花 。它开的花是含苞花 。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之感 。
再加上在二月枝头的豆蔻花姿态袅娜 。举止轻盈 。正要含苞待放的样子 。正好非常的符合十三四岁少女的模样 。
所以杜牧用豆蔻花来形容这个年段的少女 。也确实比喻得恰如其分 。
豆蔻其实只是一种名不经传的植物 。但因诗人的这首名作也算赫赫扬名了 。
文章插图
古代文化常识
2、及笄 [jí jī],有及笄年华之称 。指女子年满15岁 。
在古代 。对于十五岁之内(包括十五岁)的各年龄段的小女孩 。除了十三四岁的少女可以用豆蔻去形容之外 。其他的年龄段所用的专有词皆和头发所呈现的状态有关 。
例如垂髫、总角、及笄 。这三个年龄段的小女孩皆是以头发的变化特征来做命名的 。垂髫顾名思义 。
垂就是垂直的意思 。髫这个字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和头发有关系 。所以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指的是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
用在年龄上其实也很好理解 。小孩子小的时候头发细软 。不太好扎 。干脆就给留个短发 。
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一般大一点的小孩才扎辫子 。那么垂髫是指的多少岁的小孩呢?那就是3-7岁之间的小孩子 。
文章插图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到了总角又不一样了 。证明小孩子又长大了几岁 。可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
形如两个丸子 。看起来十分的可爱 。当小女孩的头发可以梳这种发型的时候 。那就代表着是8-12之间的孩子 。
十三四岁的少女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 。那再来看长到15岁的女孩子 。呈现的又是一个什么发型呢?
在古代女子长到15岁就要行及笄之礼 。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成人礼 。意思就是长大了 。成人了 。可以出嫁啦!
推荐阅读
- 有哪些营养成分与母乳相近的奶粉值得推荐?
- 家里突然没网了,路由器信号灯不停地闪着红灯,怎么回事?
- 现在我们管小孩叫小朋友,古时候叫什么呢?
- 杜甫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的情怀?何以见得?
- 褥虫叮咬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啊?不知道怎么分辨的?
- 如何鉴赏古诗?
- 床上有小虫子,被咬后很痒并且起成片的红点,该怎么办?
- 孩子诗歌鉴赏题不会做,总是感觉无处入手,该怎么办?
- 古诗鉴赏中,如何缘景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