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 。老祖先创造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化特点的年龄称谓 。并将称谓与年龄段一一对应 。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 。大多有以称谓代指具体年龄的做法 。一为提升文化色彩 。二为避讳其他说法 。
下面 。小编将自己精心整理的年龄称谓 。一一呈现给大家:
0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女孩12岁:豆蔻年华
女孩15岁:及笄之年
女孩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文章插图
女孩20岁:桃李年华
男孩20岁:弱冠
女孩24岁:花信年华
女孩30岁:半老徐娘
男孩30岁:而立之年
男孩40岁:不惑之年 。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其他观点:
刚出生的婴儿叫赤子 。
未满周岁的婴儿叫襁褓 。
二三岁的幼儿叫孩提 。
七八岁的儿童叫龆龀 。
八九岁的儿童叫垂髫 。
十岁的儿童叫幼学 。
八九岁到十三岁的孩子叫总角 。
十三四岁的女孩叫豆蔻 。
十五岁的女孩叫及笄 。
男孩十五岁叫束发 。
女子十六岁叫破瓜 。
男子二十岁叫弱冠 。
男子三十岁叫而立 。
四十岁叫不惑 。
五十岁叫知命 。
六十岁叫耳顺 。
七十岁叫古稀 。
七十到八十岁叫耋 。
八十到九十岁叫耄 。
100岁叫期颐 。
其他观点:
列举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称呼 。从小往大说:
襁褓:指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 。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 。
始龀:龀是乳齿 。始龀的意思是刚开始换牙 。大概是七八岁的孩子 。
垂髫、总角:泛指儿童 。这些都是孩子的发型 。
豆蔻:一般指十三四岁的女子 。见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
及笄:十五岁的女子 。根据《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 。据《礼记》:“二十曰弱冠 。”
而立:三十岁 。
不惑:四十岁 。
天命:五十岁 。
耳顺、花甲:六十岁 。
以上见《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古稀:七十岁 。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
鲐背、耄耋:八十、九十岁 。见《礼记》:“八十九十曰耄 。”
期颐: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
推荐阅读
- 手机字小用设置功能放不大怎么办?
- 有哪些营养成分与母乳相近的奶粉值得推荐?
-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
- 家里突然没网了,路由器信号灯不停地闪着红灯,怎么回事?
- 现在我们管小孩叫小朋友,古时候叫什么呢?
- 杜甫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的情怀?何以见得?
- 褥虫叮咬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啊?不知道怎么分辨的?
- 如何鉴赏古诗?
- 床上有小虫子,被咬后很痒并且起成片的红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