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教学反思简短 三国鼎立教案( 三 )


2. 渔人复求不得 , 刘子骥“欣然规往” , “未果” , “后遂无问津者” , 这一结尾的蕴籍何在?
明确:陶渊明心怀理想 , 为我们设计了“世外桃源”这样一个优美的境地 , 然而 , 残酷的现实、卑微的处境让他同时感觉到这一理想的实现是断然不能的 , 故文末以此隐忍之笔含蓄收之 , 多少反映了他心中希望之火的熄灭 。
3.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 , 却是并不存在的 , 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 , 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 , 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 。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 ,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 兵连祸结 , 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 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 我们对这种社会理想应该怎样评价 。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 ,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 兵祸连结 , 民不聊生 。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 。当时作者已隐居多年 , 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 。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这里 , 人人劳动 , 自耕自食 , 没有阶级 , 没有压迫和剥削 , 没有战乱 , 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 。这个“世外桃源” , 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 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 , 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 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 , 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 是不可能实现的 , 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
板书设计: “忽逢桃花林” (风景幽美)
发现桃花林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增添神秘色彩)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 (环境优美宁静)
进入桃花源 “其中往来…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乐幸福)
“便要还家…皆出酒食 。” (民风淳朴好客)
离开桃花源—— “处处志之” (为下文作铺垫)
再寻桃花源—— “遂迷 , 不复得路” (再添神秘)
作业设计:
1. 完成《课堂内外》第二课时习题 。2. 熟读并背诵课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