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开始就是从主体的生命机能以及生命活动方式开始 , 将美学研究与人内在的生命感受能力及外在呈现的活动结构直接联系起来 , 并由此直奔美学研究的对象和主题 , 即更直接地提出和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人自身的生命结构中会有审美机能?或者是在人的生命整体结构中 , 究竟是何种内在机能直接促成了不同于自然界、仅仅属于人类的审美活动方式?在客观世界或杂乱的艺术经验世界中 , 与“今日格一物 , 明日又格一物”地探求本体相比 , 从主体开始是一种更为简捷的、“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 。由此对审美活动的认识和探索不仅会更加精细 , 有利于发现和审美活动联系最密切的生命机能 , 而且和抛弃了主客两分二元论传统的现代哲学(如现象学)也容易对接 , 从而把“人为什么会审美”这个美学最重要的哲学基础问题的探索推向深入 。此外 ,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 强调从主体出发只是一种学术策略 , 不同于从对象出发的客观主义美学研究 , 并不是对客观主义研究的否定 , 而是说两者可以各行其是 。尽管最高境界是两者结合甚至统一起来 , 但由于目前人文学术的整体水平尚不能在逻辑上解决它们的序位问题 , 因而对两者也就不妨持一种真正的二元或多元视界 。在我看来最忌讳的就是把两者纠缠起来 , 以一己之经验攻击另一个的观念 , 这只会影响和阻碍美学在知识和逻辑上的探索 。
这里附带要说的一点是如何回应来自后现代哲学的挑战 , 后现代哲学所提出的问题是:人或者说主体 , 在今天还能成为一个知识或学术的对象吗?比如阿尔都塞说人是一个神话 , 即人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 而以这种摇摆不定的对象为基础来建构一门人文科学 , 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或像神话一样地不可能 。这个问题主要留待下一节《审美活动的伦理基础》再讲 。在此只给出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主体的存在是绝对必要的 , 也就是说 , 要么就没有审美活动或美学 , 要么就一定要有从事这种活动的主体 。而从主体开始 , 主要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 即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主体条件 , 才能建构出一种具有较为纯粹现代学术内涵的美学 。
二、“只有人 , 才审美”:从康德开始
从主体开始意味着是从康德的哲学谱系开始 。康德关于主体、关于美学的话说得很多 , 但从人的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的关系角度看 , 康德讲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美只适用于人类 , 换句话说 , 适用于动物性的又具有理性的生灵 。”(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 , 第46页)“美只适用于人类” , 也被译为“只有人 , 才审美” 。这是关于审美活动主体基础的最高阐释 。一般说来 , 当哲学家使用“只有人 , 才怎样”的叙事时 , 本身就是在对人性作本体论的界定或阐释 , 言外之意是 , 这个“怎样”是自然界中的万物永远无法达到的一个“质”的水准 。当康德说“只有人 , 才审美”时 , 是把审美活动放置在“ *** 之辩”这个严肃的哲学语境中讨论的 。也可以说 , 如果人不审美 , 就没有和动物的类本质的差别 , 人就不是人了 。由此可知 , 正是在康德这里 , 才把审美活动提高到了人的本体论高度 , 康德的意思是:“主体只有在有了审美能力之后 , 或者只有在他能够作出审美活动之时 , 这个主体才能成为不同于自然的真正的人 。”由此引申的是只有能够把握自然规律与秘密的知识能力 , 甚至再加上可以为自身立法的伦理意志 , 对于一个全面的生命主体来说 , 仍然是不够的 , 因为衡量他的全面性的还有一把审美尺度 。康德的伟大 , 或者说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在这里 , 因而他才应该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 而不是通常所谓的鲍姆嘉通 。
推荐阅读
- 千年古尸产下14斤婴儿 600年古尸产下活婴的是谁
- 抖音如何看完整版直播回放 抖音如何看完整版
- 朴槿惠的中文水平怎么样?
- 桃子一天吃多少好
- 南湖联盟十校联合办学 武汉十校联合办学
- 棉花价格预测通过几个方面 棉花价格预测分析
- 手机ip地址由什么决定,会一直变吗 手机ip地址由什么决定
-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代
- ty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