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一等奖 出师表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 , 我校学生张子涵同学荣获一等奖 。这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 。

出师表教案一等奖 出师表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课堂导入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诗人给我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象 , 他在临时之前最关心的不是儿孙们的前途 , 也不是家产如何分配 。他最关心的是山河破碎的祖国何时能够统一 。临死之前他在一首诗中对儿子们表达了这样一种遗愿:如果有一天祖国统一了 , 你们在祭奠我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 。想必大家一定猜出 , 这个诗人就是——陆游 。那么我刚才提到的这首诗是哪首诗呢?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由此可知 , 陆游对祖国的那种深切的爱是深入骨髓 , 流入血液 。所以我们称陆游为著名的爱国诗人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另外一首诗歌《书愤》 。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及诗歌创作背景 。
2.通过诵读 ,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3.通过赏析诗歌 , 理解诗歌的内容 。
4.掌握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 。
教学过程:
知人论世:陆游 , 南宋爱国诗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 , 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 但在政治斗争中 ,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 可是 ,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 , 85岁的老诗人 , 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 , 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 , 此时陆游已61岁 , 在山阴闲居了6年 , 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 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
一读 朗诵诗歌、感悟情感
早岁/那知/世事/艰 ,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读 赏析诗歌、理解内容
解题
书:写
愤:愤懑 , 悲愤
抒发心中郁愤之情
1.这首诗题目为“书愤” , 就全诗来看 , 作者因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2.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 , 回答:“世事艰” 具体指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 , 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表达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从章法上说 , 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
3.“楼船夜雪瓜洲渡 , 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 , 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 , 也使诗人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具体化去 。
4.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用到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不用动词 , 不用虚词 , 纯意象的组合 。
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州渡、大散关) , 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
“列锦” ,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 经过选择组合 , 巧妙地排列在一起 , 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 用以烘托气氛 , 创造意境 , 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 也可以通俗地叫意象叠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