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日记 工程测量实训报告3000千字( 五 )


1980年代,福建连江定海湾发现多处古沉船遗址 。其中南宋沉船“白礁一号”,1990年作为首批水下考古培训实习地,见证中国第一支水下考古专业队伍的诞生和初次考古成果 。
继“白礁一号”之后,福建沿海又有元代沉船“大练岛一号”、明朝“九梁号”、清代“碗礁一号”等古代沉船陆续现世 。圣杯屿沉船是继平潭大练岛沉船之后,福建沿海发掘的第二艘元代沉船遗址 。
福建的古沉船发掘史,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史的缩影 。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说,几十年来,福建长期持续开展沿海水下考古调查,经过对平潭、漳州、泉州等重点海域的系列考古学专题调查,目前已确认沉船和遗物点50多处 。自1987年中国建立水下考古学以来,福建也被业界誉为我国水下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
据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显示,在福建海域发现的一批水下文化遗存,覆盖自五代以来直至清代各历史时期,其丰富的水下考古文物与古代文化内涵,是研究、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面貌的十分珍贵、重要的资料 。
今年,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发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它的发掘对研究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生产和销售、福建古代海洋交通线路,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古资料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孙键此前表示 。
包括圣杯屿元代沉船在内许多遗址的发现,均始于盗捞,也给后人留下警示 。羊泽林指出,亟需进一步发挥现代高科技力量守护水下文物,提升民众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莫让遗存成为“遗憾” 。
发掘打捞沉船仅是开始,后续如何保护、研究和利用好水下文化遗存又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
长期关注海洋文化研究的福州大学副教授杨宏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空间信息化技术等,将沿海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进行多样化呈现,并加大传播,推进水下文化遗产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
文化遗产连接着历史和当下 。“圣杯屿元代沉船对于当今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好中外交流互鉴的故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傅柒生说,世界最丰富的博物馆就坐落在海底 。(采访人员邓倩倩;参与采写:赵雪彤)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