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23年

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审查要求方可获得准入,取得生产资格 。同时,对于不符合要求或者未经准入的企业和产品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这一规则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切实权益 。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23年】4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集度汽车因不具备造车资质被上海车展主办方“婉拒”了参展请求 。对此,集度汽车回应称:“该消息完全不实 。”
集度汽车方面表示,集度不参与本届上海车展,是根据自身产品营销节奏所作出的决定,不存在“被迫不参与本届车展”一说 。公司正根据计划节奏,紧锣密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重要节点事项 。
据了解,2021年3月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其中百度持股55%,集度汽车被定义为“汽车机器人创业公司” 。2022年1月,集度完成约4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 。
为何集度汽车会传出“陷入造车资质困境”的消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阶段,集度汽车又有着怎样的竞争优势、能否顺利破局呢?
新能源汽车的“入场券”
什么是造车资质?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按照现行法规,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取得两个资质其产品才能生产销售,即发改委有关汽车投资企业生产项目的备案以及工信部主管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资质 。”
据介绍,在我国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需要两大资质:
其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新能源车企需要证明自身的融资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障等多方面实力,得到发改委认可 。得到该资质后,企业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销售车辆;
其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需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从投资建设和生产制造两大环节进行监管的,即从投资准入与企业及产品准入两方面实施双重准入制度 。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均有文件逐步优化准入制度,直到《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对现行各类汽车投资项目的监管规定进行了全面归集总结并实现了监管目标的全覆盖,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中的基本法规和依据 。”
简单来说,造车资质可以被看做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入场券” 。之所以集度汽车会陷入“缺乏造车资质”的传闻,或许也是因为此前的确发生过一些车企受困于这张“入场券”而迟迟未能造车或宣告失败的案例 。
今年4月初,由李一男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自游家(NIUTRON)”官方APP宣布停止服务,无法访问,官方微博内容也清空 。早在去年12月,自游家汽车就曾发布一份《致NV用户的一封信》,表示公司因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如期交付新车,将全额退款并提供一定补偿措施 。
据了解,自游家汽车的交付问题主要就是因为“造车资质”的缺失,此前自游家曾和大乘汽车进行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但2020年3月底大乘汽车停产,让自游家陷入了生产难题 。
而小米汽车也曾陷入过“是否能拿到造车资质”的质疑 。“目前市场上的传言是北京把宝沃汽车的造车资质让给了小米,但这个事情依然没有下文,遇到一定瓶颈,可见目前对于汽车产能过剩趋势是比较谨慎的 。主要是很多新势力‘PPT造车’,留下了一地鸡毛,形成了现在严控‘新玩家’的局面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汽车分析师林示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