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四 )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在该学科上有一定专业化程度的人进行教学工作 。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在教育学上的意义是十分明确的,没有一定的相对于所教学的内容而言层次较高的知识做准备的教师是无法在这个层次上进行该学科的教学的,数学教学尤为如此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对数学的理解就越具有高度的自动化,从而使得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理解,甚至不理解学生 。例如,我们常常听到一线的教师这样说,我讲得最清楚不过了,他就是听不懂,他就是做不来题目 。同一个数学问题,对教师理解起来容易,但对学生理解起来太难;在教师看来是那样的显而易见,但对学生来说却很艰难 。所以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好好反思一下 。

注释:

〔1〕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0期 。

〔2〕Shulman,L.S. Just in case:Reflections on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s. In J.Colbert,K.Trimble,& P.De *** erg(Eds.),The case for education:Contemporary approaches for using case methods,(P11). Boston:Allyn & Bacon,1996.

〔3〕宋阳、王梦荣等:《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课堂实录选评》,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106页 。

〔4〕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

(责任编辑:李 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 。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 。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 。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 。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 ***,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 。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 。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 。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 。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