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 。不是随意编排 。而是有其深意的 。
中国文化经常讲孝道 。尤其儒家更是如此 。那么在儒家看来什么样子才是孝呢?爱父母、爱家庭是小孝 。爱社会、爱国家是大孝(后来又专门起个名字叫“忠”) 。为政者不懂孝 。自己不孝 。选的官员也不孝 。让这样的人去治理国家 。为人民服务 。可能吗?只会“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尔” 。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文章插图
孔子在这里是在教育为政者要想把国家治理好 。需在孝上做好文章 。
国君或诸侯王要有孝心 。才能爱国家 。爱社会 。才会负责任。才有可能想方设法把国家治理好 。国君以孝治天下 。上梁正了 。下梁不歪 。魏晋以后的国君学得更聪明了 。明告天下“圣朝以孝治天下” 。虽然做的不咋地 。没人敢不这样说 。
选任大臣要有孝心 。一旦国家有难 。他们才会为国尽忠 。“慷慨捐身易 。从容就义难 。”街上小混混打架 。脾气一上来 。白刀子进 。红刀子出 。一点也不含糊 。事后后悔得一塌糊涂 。因为他们做事凭的不是爱心、孝心 。忠臣义士就不一样了 。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有真正的感情 。明知道自己的选择就是死路一条 。尤其是需要慢慢坚持等待死亡 。先烈们仍然义无反顾 。没有坚定的忠孝信念是做不到的 。所以唐宋之后就强调“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其实不光《为政》里内容是一个整体 。就是《论语》二十篇也是一个整体 。不信你就去看看!
其他观点:
孝道是惯穿儒家思想始终的核心内容 。懂得孝道的人才能成大事 。才能成大业 。
《论语》为政篇问孝的内容有四处之多 。这四处对孔子对学生关孝的回答说明了关于孝的四个层次 。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文章插图
首先是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 。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 。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无违 。即不要违背礼是孝的第一层次 。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文章插图
二是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父母会为子女的疾患担忧 。那做子女的就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 。不让父母为自己的健康而担忧就是孝 。这是孝的第二层次 。
三是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 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如今所谓的孝 。只是说能够养活父母 。然 而 。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那么赡养父母与饲 养犬马又有何异呢?”要敬才是孝 。这是孝的第三层次 。
四是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 。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仅仅是有了事情 。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 。有了酒饭 。让父母吃 。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色难是孝的第四层次 。也是做儿女最难做到的 。
回到所问 。为什么在论语的为政篇中集中四章关于孝的内容 。这样的编排的确有着深刻内涵 。
一个懂得孝道并知行合一的人才能做一个好官 。才能理好政 。所以 。要想长大做好官 。先从小学会尽孝开始 。
一个懂得孝道并知行合一的人才能事君忠诚 。
一个懂得孝道并知行合一的人才能不会忘祖 。才能爱家、爱企、爱国 。
现在一些有钱人常常忘记了关于孝的传承与培养 。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 。去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远离父母 。远离祖国 。长大后很难认祖归宗、爱国、孝敬父母 。
一个懂得孝道并知行合一的人才能与朋友交 。言而守信 。一个不尽孝道的人不足以为友 。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文章插图
【《论语·为政》里四章问孝内容相对集中,有什么深意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