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长相思纳兰性德_二年级古诗长相思

《长相思》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远方亲人、友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 表达了人类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体验 。全诗一共五首 , 共描写了四段不同的思念场景 , 文字简洁却意蕴深刻 。在诗中 , 作者将思念之情融入天地万物中 , 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这首诗神秘而又深刻 , 读来让人陶醉其中 , 也因此被誉为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从古至今 , 这首诗不断地被吟咏、传颂 , 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
一:古诗长相思纳兰性德
长相思古诗词1《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 , 及视听感受 , 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 , 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 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
《长相思》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 云南平定 , 康熙帝出关东巡 , 祭告奉天祖陵 。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 , 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 , 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
《长相思》原诗
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长相思》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 , 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
帐篷外风声不断 , 雪花不住 , 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 , 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
《长相思》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 , 词人叠用两个“一程” , 突出长路漫漫之感 。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 , 两重山” , 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 , 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 ,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 , 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 。
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 , 历来备受名家推崇 。“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 , 千顶帐篷在塞外 , 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 。词人的视角高远 , 帐内烛光闪闪 , 每一盏烛光下 , 都是一颗思归的心 。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 , 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
词的下片写塞外的风雪 。上片中山水一程是空间的跨度 , 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 , 则是时间的维度 。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 , 词人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 , 凄美异常 。最后一句也是高明之语 , 由眼前的风雪笔锋一转 , 想起家乡的宁静 , 那里没有这样恼人的声响 , 
全词语言质朴 , 意境高妙 。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 , 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 , 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 。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成德 , 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 , 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 , 好读书 。经史百家无所不窥 , 谙悉传统学术文化 , 尤好填词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 , 授乾清门三等侍卫 , 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 , 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 , 年仅三十一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