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

补肝肾补血解酒毒明目润肠生津乌发熄风滋阴
别名:桑果、桑葚子、乌葚、桑枣、桑实、桑椹、桑椹子、桑葚、鲜桑葚
性味:味甘微酸,性微寒 。
归经:归肝、肾经 。
煎法:
适用体质:阴虚体质
桑葚的功效与作用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
用法用量:9~15g 。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熄风、滋阴、补血、明目、润肠、乌发、补肝肾、解酒毒 。
1、防癌
桑葚含有白藜芦醇,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阻止血液细胞中栓塞的形成,还能阻止致癌物引起的细胞突变 。
2、降血脂
桑葚中的脂肪酶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治血管硬化等作用 。
3、延缓衰老
桑萁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糖, 护肝,改善皮肤血液供应,营养皮肤,使皮肤白嫩,并能乌发,延缓哀老 。
 
桑葚图片
桑葚主治用于治疗贫血、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 。
防癌
桑葚含有白藜芦醇,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阻止血液细胞中栓塞的形成,还能阻止致癌物质引起的细胞突变 。
降血脂
桑葚中的脂肪酶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辅助作用 。
延缓衰老
桑葚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糖、护肝,改善皮肤血液供应,营养皮肤,使皮肤白嫩,并能乌发,延缓衰老 。
桑葚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食疗功效,对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有辅助疗效 。
桑葚禁忌脾胃虚寒而大便稀薄、拉肚子的人忌服 。
桑葚熬膏时忌用铁质器皿 。
桑葚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 。
桑葚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影响人 体对钙、铁、锌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多吃 。
桑葚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 。未成熟的不能吃 。
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 。
桑菩与苦瓜  古籍记载损阳气 。
孕妇忌用 。
桑葚食用方法-泡水喝的功效日常用法:9~15g,可以生吃或用水煎服 。
1、贫血
桑葚煮粥,能够滋肝养肾,养血明目 。
贫血,可用鲜桑葚子60g,桂圆肉30g,炖烂食,每日两次 。
2、头痛感冒
高血压,头昏头晕或感冒头痛,可用经霜桑叶30g,**花9g,水煎,一 曰2次分服 。
3、盗汗
可用经霜桑叶30g,炒焦,搓碎,煎汤代条饮 。
4、闭经
可用桑葚15g,红花3g,鸡血藤12g,加黄酒和水煎,一日2次温服 。
5、补血益肾
鲜桑葚、糯米各适量 。鲜桑葚洗净捣汁,将药汁与糯米共同酿成酒 。每日适量佐餐食用,可补血益肾、聪耳明目 。
桑葚选方1、治冠心病:桑葚、黑芝麻各60g,大米50g 。洗净后同放入锅中捣烂,加适量清水和糖,煮成糊状服用 。每日1剂,可长期用 。
2、治便秘:桑葚、肉苁蓉各30g,黑芝麻5g,炒积壳9g 。水煎1小时,取汁服用 。
3、补血益肾、聪耳明目:鲜桑葚、糯米各适量 。鲜桑葚洗净捣汁,将药汁与糯米共同酿成酒 。每日适量佐餐食用,可补血益肾、聪耳明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