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故事读后感_我与法律的故事( 六 )


第二部分是《法理学》一书中最为用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博登海默以多维度视角,深刻分析法律的基本性质及基本价值,比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最后从人类社会的高度论述了法律的正负作用,充实了我们对“真正伟大法律制度”的 理解 。
该书第三部分讨论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更多地探究了法律如何发挥自己作为一种工具、 *** 和技术机制的作用 。
三、结语
初次阅读《法理学》,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提醒我开始思考关于法的本质及相关种种 。法律所承载的价值因素,法律所背负的社会功能,是需要几代人探索和寻觅的,任重而道远 。
然而侧重于学习各种部门法的我们总是忽略了最本原的法律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识缺失,也使自己对于隐藏在具体法律文本之后的法律真理缺少必要的洞察 。法的本质应当成为每位学法执法之人的最初和终极思考 。
有些人在阅读完博登海默的这本书后,因为找不到一种归属,找不到结论而失望 。他们指责博登海默在该书中提出了很多矛盾和迷惑,就是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并且认为这就是“综合法理学“一直未能在美国成气候的原因 。
25我却认为,博登海默其实在书的第一部分就预先和我们打了招呼,法律的多面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能在追求法律的终极真理时偏执于它的绝对性,它并不存在与一个确定的答案 。而在书的灵魂——第二部分,博登海默也阐明了自己对法律性质和作用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不同价值的位序并不是简单的排列,任何价值也不可能独占而排他,因此博登海默也不可能为那些企图直接知道结果的人提供一劳永逸的公式 。
至于”综合法理学“没能在美国充分发展的原因,我以为也和美国当代实用主义思潮相关 。美国政府的决策需要的是对某一具体主张的充分论证,尽管这种 *** 偏激而片面,但却能给决策者就该问题提供最全面的支持证据 。决策者在收集了来自各方充分论证后,再根据自己的政治目标进行选择和协调 。所以作为综合各法学精髓的学派,”综合法理学“在这种决策思想下显得利用率不大 。虽然一次理论,这一学派显得抱负过大,甚至越俎代庖,但这与该书的学术价值却是截然不同的事 。
一本好书应当是能带给人无尽思考,历久弥新的书,不同读者阅读不同次数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如果只是简单地提供结论,无异于某本参考书答案,意义又能有多大呢?博登海默《法理学》中体现的启迪性和丰富性不是任何一本法理学著可轻易比拟的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思想高尚的人谈话 。能参与《法理学》的这场谈话,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注 释:
2 同上,第 216 页 。
3 同上,第217页 。
4 同上 。
5 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注 1 引书,第 217 页 。
6 同上 。
7 同上 。
8 同上,第218页 。
9 同上,第217页 。
10 同上,第 223 页 。
11 同上,第224页 。
12 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注 1 引书,第 423页 。
14同上,第228页 。
15同上,第227页 。
16同上,第232页 。
17同上,第233页 。
18同上,第236页 。
19同上,第246页 。
20同上,第260页 。
21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注1引书,第330页 。
22同上,第339页 。
23同上,第343页 。
24同上 。第423页 。
25李军:《教科书式的法理学——评博登海默的综合法理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第77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