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从目前史料看 。这个说法证据不足 。难以令人信服 。曹丕逼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 。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 。其后就是(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其它史书未见记载 。包括(晋)陈寿的《三国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如果真有其事的话 。两部官方权威史书当有记载 。这关系到对文帝曹丕的人品和气度的评价问题 。据《三国志》记载 。对于曹植只是残酷打压永不重用而已 。并没有置他于死地的念头 。就是曹叡继位后也是沿袭这种做法 。并没有改弦更张 。
文章插图
毕竟曹丕与曹植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 。是同父同母的骨肉兄弟 。虽说当年太子之争 。免不了有一番激烈博弈 。但随着曹丕登上大位 。铁腕清理了政敌 。“文帝即王位 。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另一个羽翼杨修也早已被曹操诛杀 。这样曹植的势力已消灭殆尽 。对曹丕是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杀他无益还自损形象 。这种得不偿失的事 。精明的曹丕是不会干这桩赔本买卖的 。
文章插图
二人相比 。曹丕的能力也远在曹植之上 。就文才而言是各有千秋 。不相上下的 。他们都有名篇佳作流传后世 。尽管曹植的文才似乎响亮点 。特别是谢灵运评价曹植的“才高八斗”之说 。更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 。但曹丕的文才也是杠杠的 。不管是诗信还是文赋 。特别是他的《典论论文》 。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论文专篇的开始 。有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 。奠定了文学批评的基础 。
文章插图
除了上面这些因素 。曹丕当时还有一个必须要考虑的现实情况 。就是二人的母亲卞氏还健在 。即便曹丕再心狠手辣 。也不能不顾忌他母后的感受 。这是个德才兼备 。母仪天下的厉害角色 。既有政治智慧 。又是包容一切亲情的女强人 。她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她绝不会容许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这样伤害 。曹丕作为一国之君 。不会不考虑用作诗这种游戏来定夺别人的生死 。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文章插图
至于后人讲到骨肉相残 。就拿这首“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来说事 。其实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故事 。单凭《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当佐证是没有说服力的 。前者主要是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 。后者是演义的 。两者都是小说不是史书 。特别是《三国演义》带有极大偏见 。以丑化曹操父子 。颂扬刘备为正统作为出发点 。添油加醋地对历史人物事件都进行了艺术加工 。演义夸张 。它的真实性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不完全是 。曹丕本来就没有确定一定要杀他 。在曹植入宫路上 。曹丕一直在思考杀还是不杀 。主要支持杀的是一部分乱心佞臣 。当时爱曹植的才华的人有很多 。特别爱他的诗句 。因为杀了他容易失去文人墨客之心 。他不能刚登基就得罪天下才子 。
文章插图
《七步诗》可以说是曹丕的高明之举 。
一者安抚支持杀的佞臣 。当然在曹丕眼里他们是忠臣 。是他的拥护群体 。
二者可以让天下人看到自己是因为爱惜曹植才华才不杀他 。自己是个爱才之主 。
三者这也是给自己和所有人的一个不能杀的台阶 。
文章插图
曹丕很了解曹植的才华 。他很明白曹植能作出七步诗 。但是还是很惊讶他能作的如此绝妙 。
其他观点:
不是 。
首先对于七步诗的真实性我们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七步诗唯一的出处是刘义庆《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 。算起来是刘宋开朝皇帝刘裕的侄子 。而刘宋王朝自称汉王后裔 。
这里面的滋味 。你细品 。
对于篡汉的曹魏 。能有什么好的评价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女人过了45岁,最不愿意接受哪些事实?
- 银耳煮不烂怎么补救
- 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是史实么?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特色蔬菜?
- 银耳炖10小时还能吃吗
- 谁逼曹植写的七步诗?
- 张国荣辞世17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怀念?
- 银耳必须要煮出胶质吗
- 《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