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娇姿笑柳娘 。这一句与“桃花依旧笑春风”类似 。很好理解 。可简单译为“弄玉姑娘娇姿盈盈地对着柳娘微笑” 。但要深究这“柳娘”指谁 。就跟深究“春风”一样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很难得出结论 。诗就是这样 。有时候 。说出的没有意会的好 。清楚的不比不清楚的更清楚 。所以我认为这里“柳娘”具体指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理解作者用“柳娘”要表达什么意思 。如果知道这些 。反过来可以倒逼“柳娘”是谁 。下面我根据苏轼作此诗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个性特点进一步探讨 。看看这个″柳娘″究竟是指谁 。
文章插图
据《春渚纪闻》记载: 嘉兴李巨山 。钱安道尚书甥也 。先生尝过安道小酌 。其女数岁 。以领巾乞诗 。公即书绝句云:“临池妙墨出元常 。弄玉娇姿笑柳娘 。吟雪屡曾惊太傅 。断弦何必试中郎” 。此书作者何薳 。字子远 。福建人 。他与苏轼关系很密切 。曾因苏轼的荐举而得官 。所以 。可以推断苏轼作《题领巾绝句》的时间是他离京到杭州为官期间 。
而到杭州赴任前 。苏轼多次上书论“王安石变法”的诟病 。为此 。王安石对他恨之入骨 。并要其朋党排挤打压他 。苏轼发现自己在朝廷已不被重用 。于是干脆请求出京任职 。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官 。
可见 。苏轼离京赴杭州任职 。并非心甘情愿 。实为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使然 。他心情应该非常压抑而苦闷 。他满腔愤懑无处诉说 。只能借助诗词一泄了之 。因此 。我认为《题领巾绝句》就是苏轼一首非常高明的“反诗” 。从表面上看 。他是在教育小女孩从小应该勤学琴棋书画 。锻炼好自己本领 。但实际上 。是以各种典故讽刺“王安石变法” 。
(详见:文后我的反诗笑话译文)
大家试想 。在《春渚纪闻》中 。一个才几岁的小女孩向苏轼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兼父母官乞诗 。苏大人道出的应该是“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闲趣才对 。而不该是“断弦何必试中郎”的小鸡肚肠 。再说 。对一个才呀呀学语的小孩 。她这么小 。苏大人作诗用了这么多典故 。她能理解这些意思吗?如果不能 。难道苏大人不知道是对牛弹琴吗?或者被周围的大人理解为在一个懵懂小孩面前故弄玄虚吗? 我想这不可能 。他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 。我想苏轼在这首诗里要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那些劝勉和静雅 。而是在其下涌动的暗流 。要了解真相 。我们看来还需要再进一步挖掘历史 。
文章插图
苏轼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北宋 。人们对秦朝“商鞅变法”可能因年代久远而淡忘 。但对时间较近的大唐“永贞革新”应该记忆犹新 。这是唐顺宗李诵支持王叔文等人进行的一场史称“永贞革新”的变革 。柳宗元也参与之中 。柳是这场运动的坚定支持和倡导者 。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 。柳宗元也因此被贬为柳州司马 。所以 。在当时情况下 。苏轼把“王安石变法”看作柳宗元倡导的“永贞革新”是顺理成章的 。苏轼已经吃了王安石的苦头 。知道他的厉害 。定不敢再得罪他 。但柳宗元是个死人 。戏弄他两句没有关系 。所以 。苏轼就把自己对王安石的满腔愤恨全部发泄到柳宗元身上 。柳宗元一个大男人居然被他戏称为″柳娘″ 。可见苏轼已经愤怒至极 。这也不能怪他 。人愤懑之时 。总是需要找个发泄对象的 。当然这个对象被发泄后最好也没有伤害 。双方皆大欢喜 。所以苏轼发泄对象选择死人柳宗元就比较合适 。
诗从心生 。诗人很容易流露个人心迹 。所以历史上文字狱一般都是从大嘴诗人开始查起的 。尽管苏轼从政经验丰富 。但要想做一个名留史册的诗人 。也很难跳出这个园囿 。所以他在“乌台诗案”上差点丢了卿卿性命 。虽然现在大家说“乌台诗案”证据是子虚乌有 。苏轼是被栽赃陷害的 。但他毕竟被对手抓住了小辫子 。而且有那么多 。甚至皇上都要杀他 。再说 。他从京城被下放到杭州没有半点怨言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是他聪明 。作政治诗词多用典故 。张冠李戴 。伪装得自然而已 。像这首《题领巾绝句》″反诗″一样 。要不是伪装得好 。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呢?所以 。一个诗人写诗 。不写点心底翻涌而滚烫的东西 。是很难吸引别人的 。但这一点东西 。有时候也很容易燙伤他自己 。因此 。为了保护自己 。诗人在写作前做套防护服是正常的 。
推荐阅读
- 鸡蛋怎么剥皮不粘肉
- 很多人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想象成老娘,而不是姑娘,你怎么看?
- 吃鸡单字“ID”卖出天价,你怎么看?
- 熟鸡蛋不好剥皮是因为什么
- 为什么说有奶便是娘?更深层的含义又是什么?
- 李姓想取个单字的名字怎么取好听特别?
- 熟鸡蛋不剥壳能放几天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是指的母亲还是女儿?
- 您们认为美的集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