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戊戌变法期间 。谭嗣同准备说服袁世凯发动兵变 。不料袁世凯权衡利弊后 。向慈禧太后告密 。导致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狱 。不日问斩 。
在此期间 。谭嗣同是大有机会逃脱的 。风声紧的时候 。其父的门生故旧皆劝他一走了之 。入狱后其友大刀王五也示意可以救他出狱 。但谭嗣同不为所动 。慷慨赴死 。这是为什么呢?
有书君认为 。这可以从谭嗣同的个性、抱负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探讨一番 。
一、谭嗣同仗义赴死的侠客情结 。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文章插图
当时的京城名侠王五和胡七就是其中的两位 。谭嗣同师从两位侠士学了昆仑派的武术 。如果他不参与政事 。或许会成为一个仗剑江湖的侠客 。
变法失败后 。谭嗣同傲然宣称 。中国因变法而流血者 。自嗣同始!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这种侠肝义胆给了他从容赴死的豪气 。
二 。身赴国难的历史担当 。
谭嗣同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1895年春天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民族危机 。
谭嗣同正是有感于这一悲惨的国土沦丧的事件 。怀着悲愤填膺彷徨无助的心情和满腹爱国救民的忧伤 。挥毫写下了:“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文章插图
三、唤醒同胞的麻木不仁 。
晚清内外交困 。民生凋敝 。但民众犹不自知 。正如鲁迅先生在《药》中所描述的那样:国人正在受到奴役和迫害 。但民众并未醒悟 。甚至有同胞被列强杀害都无动于衷!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使得谭嗣同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同胞的自救自强意识 。
因此 。当康、梁都避往国外的时候 。满腔豪情与热血的谭嗣同选择了断头台:以血荐轩辕 。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 。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 。私信回复:福利 。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 。本次仅剩200本 。先到先得哦~
其他观点:
谭嗣同 。既是政治家 。又是思想家 。既是革命家 。又是一代奇侠 。他的身上 。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对国家民族的忠肝义胆 。有着不成功、便成仁的舍生取义精神 。有着古典的赤诚 。有着纯净的侠义 。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文章插图
谭嗣同被捕后 。在狱中写下的《狱中题壁》 。最能体现他的豪气和侠义精神:“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
临死之前 。想到的还是战友康有为、梁启超等同志的安危 。惦记的还是维新的大业 。而自己 。面对死亡仰天长笑 。既笑死之不可怕 。更笑腐朽的清王朝即将灭亡!笑对生死 。献身理想 。舍生取义 。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中最宝贵的精神!
那么 。谭嗣同明明可以不死 。为什么执意要死?原因就是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 。光明即将到来 。但点燃光明的 。不是灯火 。而是鲜血 。谭嗣同的大义 。让我想起后来军阀混战期间 。郭松龄和她妻子临刑前的豪言 。郭松龄说:“吾倡大义 。除贼不济 。死固分也;后有同志 。请视此血道而来!”
最让人动容的是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 。她在死前更是说:“夫为国死 。吾为夫死 。吾夫妇可以无憾矣!”一介女流 。如此刚烈 。让人佩服 。所以 。有大义者 。无论男女 。死时皆大义凛然 。极为相似 。
确实 。谭嗣同是可以选择不死的 。1898年9月13日 。在维新进行了三个月零几天的时候 。光绪皇帝让杨锐带出密诏 。表达对慈禧的不满 。和对自己皇位不保的担忧 。
于是 。康有为和一帮书生 。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开始密谋“围园劫后” 。这直接将光绪和慈禧置于生死对立面 。从此母子恩断义绝 。这是维新失败的关键点 。
戊戌变法后,谭嗣同明明可以选择不死,为什么却执意将生死抛在一边?

文章插图
9月21日 。慈禧匆匆从颐和园回京 。随后 。磨刀霍霍 。开始捕杀维新派人士 。康有为逃了 。梁启超逃了 。谭嗣同可以逃 。但他坚决不逃 。
当时 。维新人士纷纷逃亡 。谭嗣同却一脸平静 。心不跳 。脚不乱 。当梁启超躲进日本使馆 。准备乘船到日本避难前 。谭嗣同到日使馆见了梁最后一面 。梁劝他同自己一起去日本 。谭嗣同坚决不去 。而是将一装有自己著作及家书的木匣交梁启超 。请他带走保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