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一般可以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 。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例子 。在人潮拥挤的街头 。我们捡到了一部手机 。周围人来人往 。大部分人会选择寻找失主或者把手机上交警察;可是如果是在一个小胡同呢?中午大家都在午休 。周围空无一人 。也没有监控 。这时候捡到一部手机 。一划动发现还没有密码 。你是不是还会选择把手机交还失主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 。你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寻找失主 。那就是做到了“慎独”!
在景区 。周围都是游客 。我们会把垃圾拿在手里 。直到找到垃圾桶;可是如果是在乡间度假 。来来往往人很少 。你是不是会把垃圾随手丢进小池塘或者塞到石缝中呢?如果你依然坚持把垃圾丢进垃圾桶 。那恭喜 。你是一个真正慎独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 。哪怕周围没有人看见 。没有人指责 。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 。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好的 。甚至是完美的 。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可和赞扬 。这是人之为人的心理需求 。我们会为了别人的认可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拾金不昧 。比如保护环境 。这时候 。社会上的其他人就变成了我们的行为“监督员” 。我们的好是在他们的监督之下而来的 。
【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可是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呢?没有了监督 。没有了别人的眼光 。我们是不是能用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呢?还是任由心里的小恶魔横行霸道呢?不为外物所左右 。牢牢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就是“慎独”对于我们的意义 。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这个词特别适合现代人 。有些人在人前为人 。人后作鬼 。多“慎独 。慎独”吧!
其他观点:
问题好答 。故事难讲 。
先说问题 。
“慎独”一词 。最早见于《大学》、《中庸》 。是指独处无人察觉之时 。仍需谨慎的让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道德标准 。这也是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要求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慎独”为:
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
再讲故事 。
古代很多饱学之士都能够坚守“慎独”的要求 。比如清代的曾国藩 。大部分人都是能够遵守“慎独”要求的原意而已 。
但我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把“慎独”原则贯彻到了世界观层面的牛人——刘宗周 。他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 。万历朝的进士 。官至左都御史 。后因触怒崇祯皇帝被罢官 。后世闻名的黄宗羲 。是他的学生 。在当时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
“慎独”在他的世界里是个什么地位呢?万物之本!他说:
独者 。物之本也 。……毒之外别无体 。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
独 。是万物之本源 。至大无外 。至小无内 。称之为“独” 。是因为唯一性与至上性 。刘宗周本人称之为“独体” 。
为使“独体”不受外界干扰 。就必须要“慎独” 。在这件事情上 。他的要求比朱熹、阳明更进一步 。朱熹阳明至少还说在恶念产生之时 。就要用存理灭欲或者致良知的方法去消灭恶念 。但刘宗周认为“独体”是至善无恶的 。根本不能等有了恶念再去检查克服 。那样等于马后炮 。刘宗周认为要在恶念产生之前就以“慎独”的功夫消灭之 。防患于未然 。他说:
慎独之功 。只向本心呈露处随时体认去……
说到这里 。是不是大伙儿觉得这刘宗周的“慎独”功夫有点怪?恶念未起 。你拿什么防患于未然?
实际上 。刘宗周的这套“慎独”理论 。是针对当时王阳明心学盛行之时的一些弊端而去的 。当时心学盛行 。是因为它的修养功夫比较简易 。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但弊端就是 。心学更注重体悟 。疏于修养 。
换句话说就是 。我知道什么是对 。但我不那么做 。
当时很多人就是那样 。明末时期社会动荡 。很多士大夫都口头拥护道德原则 。而实际上各行其是 。阳奉阴违者有之 。敷衍应付者有之 。刘宗周对这种风气很是痛恨 。所以才针对性的提出了慎独的理论 。
说回到“慎独”这个词本身 。当今社会也存在着表面仁义道德 。背后男盗女娼的现象 。古代是因为这仁义道德是升官发财之路 。你不尊仁义 。不守道德 。是会被抽筋剥皮的 。
而现代社会正在朝着多元化价值取向发展 。那些“人前人 。背后鬼”的人 。除了利益使然之外 。最多的就是迷茫了吧 。
推荐阅读
- 金吉拉猫和蓝猫哪个好养?
- 病人吃海参怎么做有营养
- 做人为何要“慎独”?
- 猫好养嘛如何养?
- 怎样疏通带脉减肚子
- 持续更新 2023年福建村BA首战比赛结果+竞赛时间表
- 2023年福建村BA福州南屿对阵泉州宝盖哪队赢了?
- 无锡地铁免费政策最新 无锡地铁免费政策
- 2023年泉州池店队对战龙岩坎市队谁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