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二 )


孔子曾讲:“君子不器” 。
释义:一个人在社会或职场中 。千万不能陷入一种“标签化”和“技能化”的情境身份中 。不能说别人一提起你 。就说你是写作的 。单一化的技能会限制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前路 。
用管理学理论来讲 。叫“管道思维”!即员工会在不自觉、无意识当中 。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陷入一种“管道路径”中 。很难“脱轨” 。等于是“作茧自缚” 。看似每天在进步、在前行 。但其实路径很窄 。
现实中 。“做得越多”的员工 。思维往往会放在具体的工作事项上 。眼光只会盯着手头上被自己按照轻重缓急的性质排好的工作 。几乎没有时间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去思考自己的职场发展路径 。更别说助力职场提拔和晋升的“社交圈子” 。以及和领导相处的方式方法了 。
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干得越多的员工 。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晋升和提拔?
(2)思维和社交:零起点 。无规划
做得越多的员工 。往往注重实干 。并不会在思考上用力 。
可以说 。实干型员工的“思维和社交” 。往往会陷入“停滞和倒退”的状态 。在职场晋升、提拔、升迁上 。没有丝毫“战略性”规划 。整天关注和盯紧的就是“眼前”的事项和“手头”的工作 。
另外 。整天苦干的员工 。往往不会有多余时间去搞社交 。而恰恰人脉资源又是职场人发展和提升的关键资源 。交际能力则是晋升和提拔的重要技能 。缺失了这两点 。实干型员工几乎就不会有职场提拔的可能了 。
所以 。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下 。员工在职场的发展思维和交际能力提升上 。如果用功不多 。不注重“实用性”发展技能 。几乎没有进步的空间了 。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文章插图
(1)“聚光灯”:缺点被“放大化”
做得越多的员工 。在职场中往往会被当做“焦点”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 。没有任何可以掩饰不足或隐藏失误的可能性 。
而且 。每个人还会拿着“放大镜” 。睁大双眼用力观察你的细微举止 。很想发现你的“失误和缺点” 。
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你“当众出丑” 。降低你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二是抬升自己 。显示自己的能力在你之上 。想获得领导的认可和欣赏 。
(2)“成绩不抵失误”: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弥补
为什么职场新人尤为重视自己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 。就是因为想通过自己的”谨小慎微”来避免自己犯错、出现失误 。
那到底职场新人都害怕什么?就是因为“一个错误需要十件事情来弥补”的道理!
职场人都知道一个现实:干得越多 。错得越多 。似乎就是一个职场怪圈 。很难逃脱出来 。因此 。在领导的认知和印象中 。员工如果在关键事情上犯错了 。那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对这名员工都不会有好印象 。更别提重用了 。
对员工来讲 。要想挽回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心中以前的形象 。可能就需要兢兢业业做10件事情来弥补之前犯1个错误的代价 。因为只有做到10件事情 。才会稍微有所反馈 。这是职场经验 。含糊不得 。
四、『树大招风』:招致嫉妒
(1)枪打出头鸟:穿小鞋
做得越多的员工 。在被当做焦点后 。就会有“树大招风”的危险 。无形之中会招致同事们在背后的暗暗“嫉妒” 。会时刻“防范”你的行为 。甚至是“穿小鞋” 。目的是拉低你的形象、弱化你的能力、减小你的成绩 。
职场人都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都明白“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的后果 。但是当领导重用你时 。给你分派工作 。员工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和借口 。硬着头皮也要接下 。
(2)棘手难题:得罪人
做得越多的员工 。容易“树大招风” 。无形之中就会招致同事的“嫉妒”和“防范” 。
如果说“嫉妒”的同事是小部分人 。那么大多数员工 。我相信一定会将你看成他们在职场发展中的潜在“竞争对手” 。这样的概率其实会很大 。
另外 。干得越多的员工 。承担的工作事项多的同时 。很多棘手的问题、容易产生矛盾的难题都会扑面而来 。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而且 。还会与同事经常发生矛盾 。甚至 。自然就会在显性工作或隐性行为中 。受到别人的“打压” 。这种可能性会非常高 。
职场中,为什么有人经常说: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文章插图
职场中员工“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这个逻辑链条要想成立 。应该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这类员工的情商不高、社交能力不强、对自己的职场晋升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付诸实施 。实际工作中 。实干型的员工 。肯定是干得多就错得多 。领导对待员工的印象也会发生改观 。而且面对的矛盾和棘手难题也较多 。很容易得罪人 。更重要的是 。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阻力 。比如嫉妒和打压 。尤其是被同事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后 。自己的职场发展就很困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