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就这部电影的观感看来 。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 。只是还是前面说的 。你得去看120帧的版本 。那才是真正的《双子杀手》 。
3D电影有很多不一样的语法
3D电影是可以控制景深的 。整个3D的量都可以控制 。需要和观众交流的时候拉近 。需要保持距离感的时候可以拉远 。这些在2D电影里都不存在这些控制 。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语言 。未来的电影可能还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现在的电影才100多年 。未来还会变 。说不定哪天摄影机都会消失 。
所以李安是从电影的技术探讨去思考了很多东西 。但是受制于我们的放映技术 。可能他的很多想法和构想 。其实大部分的观众是GET不到的 。这一点其实比较可惜 。先抛开整部作品的呈现效果 。就单看李安目前还在电影的前沿技术上的学习和研究 。这种精神是可敬的 。
文章插图
李安表示《双子杀手》和《绿巨人》都有差不多的母题 。讲“自我” 。但是拍摄《绿巨人》的时候他年轻20岁 。现在能打动他的已经不再是愤怒 。拍摄《双子杀手》是想表达对生命的回顾 。如果我们面对年轻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这个是故事吸引他的点 。
人在纯真年代的时候 。他是一个什么心态 。他对未来是什么样的想象 。当你走过以后 。你想对年轻的自己 。说什么 。你看到自己的未来以后 。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思路 。李安觉得是一个比较存在主义的东西 。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克隆人 。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他有没有感性 。有没有灵魂?这是我们过去都没有体验的 。
其实对于这个设定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当真的克隆出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类的时候 。到底谁才是最纯真的自己呢?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
所以这个克隆人的设定 。他既是过去的自己 。也代表着最干净的自己 。他还没有经历人生 。一切都还有无限的可能 。
因为电影的成本很高 。李安承认剧情的起伏跌宕还是比较主流的
说到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 。坦率的说 。烂番茄20%的新鲜度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中情局CIA 。FBI 。内部反水 。被国家机器追杀 。类似于黑水那样的踩着法律边缘的国际雇佣军等等 。这些情节都太熟悉了 。
文章插图
李安强调了一点 。电影那么贵 。也就是高成本其实还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安排 。考虑了一些主流观众的口味特点 。有一点随大流 。
但是他强调他最关心的还是本质问题 。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人 。跟克隆人比起来 。如果克隆人是纯真的 。我们是不是更像一个克隆人 。我们就像这个社会克隆出来的符合它的规则的克隆人 。
克隆人没有父母 。他也要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个就是李安想表达的议题 。但是坦率的说 。当第一遍看完电影的时候 。真的完全没有想过这些深度问题 。可能都被电影的动作画面吸引了 。完全当成一部好莱坞无脑动作片来欣赏 。
其实这也是一种尴尬 。如果这不是一部动作片 。可能这种内核的东西会表现得更充分和明显 。但是如果要让观众在一部动作电影里看到这种东西 。对观众的鉴赏力是个考验 。
李安想表达的东方哲学思维 。和好莱坞的团队还是需要谦让磨合
谈到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 。他就表达了自己有顺畅的时候 。也有痛苦的时候 。我们对艺术的诠释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异 。而《双子杀手》的表现形式是偏西方的 。是通过比较剧烈的冲突来制造事情、情感的冲击、人性的激荡等等 。
文章插图
所以在好莱坞拍电影 。在故事性和人物对应方面常常会遇到冲突 。现在拍电影越来越贵了 。全世界的接受能力也要考虑 。要考虑全球市场 。但是主导的还是美国好莱坞的思维 。故事怎么叙述 。好人怎么回事 。坏人怎么回事 。在几分钟的时候坏人干了什么事 。情感怎么反转 。泪点在哪里 。笑点在哪里 。故事的走向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方式 。
我想《双子杀手》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主角为国家效力成为杀手 。后来厌倦了杀人的日子 。发现要杀的不是恐怖分子 。想揭开真相却被追杀 。原本监视他的特工反水帮他 。坏人最后也有自己的一套理想逻辑 。他要制造严格执行任务的没有良心的克隆战士 。最终克隆人开始自己的全新人生 。这就是典型的好莱坞思维 。
推荐阅读
- 巴旦木跟杏仁有什么区别
- 清朝那些皇帝,谁治国有方?
- 姬松茸不能和什么一起煲汤
- 李安的《少年派》对人性的挖掘很透彻吗?该怎么解读?
- 慈禧也加进来吧 如果清朝所有皇帝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 煮甘蔗的功效与作用
- 李安电影《双子杀手》为什么票房和口碑存在争议,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怎么在淘宝、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上开店,如今开店还能赚到钱吗?好做吗?
- 三种人不宜吃燕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