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词以五代、北宋独绝?


谢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之所以独绝者在此 。
词体兴起于晚唐、五代时期 。代表人物温庭筠 。他是诗词过渡期的桥梁 。被称为花间鼻祖 。另一代表人物韦庄 。在词风上则转变了温庭筠的浓艳气息 。成为疏淡秀雅的白描高手 。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象征温庭筠的词品 。\"絃上黄莺语\"形容韦庄词 。非常形象 。界限鲜明 。冯延已是五代词人中作品最丰富的 。王国维言冯延巳《南乡子》的\"细雨湿流光”句 。能摄春草之魂 。开北宋一代风气 。对北宋诸家影响较大 。李煜 。这位词界帝王 。经历亡国之痛 。他的词品冲破了词的原有藩篱 。扩大了词的境界 。在内容风格上超越了温庭筠和冯延巳 。对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正是基于此 。王国维说:温庭筠之词 。句秀也 。韦庄、冯延巳之词 。骨秀也 。李煜之词 。神秀也 。可见词意表达境界不同 。其词品高度也不同 。

你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词以五代、北宋独绝?

文章插图
你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词以五代、北宋独绝?

文章插图
词的形式 。由晚唐、五代至宋初 。是小令独盛时期 。慢词至柳、苏而盛 。词的内容至苏轼开拓而扩大 。
苏、辛为豪放之祖 。周、秦开婉约之宗 。词坛鼎盛 。大家辈出 。词风意境 。成高格调 。北宋词人写境 。而情在其中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弄\"字而境界尽显 。至于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词 。意境超迈古今 。开豪放派词先河 。王国维言:东坡之词旷 。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
至于南宋词人 。王国维又说“白石有格而无情 。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此论虽有失偏颇 。但纵观南宋除了辛弃疾、另一女词人李清照外 。也确实是乏善可陈 。
综上 。作为诗词评论家王国维认为“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唐五代至北宋词,可谓生香真色” 。看来,王国维是将”有篇有句“视为上乘之作,其次宁取有句而不取有篇 。王国维站在评论家的角度 。对于五代及宋代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赏析 。由于注重强调词的境界 。名家名篇名句 。范围较小 。而容易忽略其他词作 。宋词如瀚海 。我们在学习古典诗词中 。除了注重名家名篇名句 。还要广泛涉猎其他词家之作 。汲取精华 。
其他观点:
你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 。词以五代、北宋独绝?
关于这个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第一段里 。就给出了答案: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也就是说 。五代、北宋之词之所以独绝 。是因为有境界 。但是 。这个境界之说 。王氏并未解释清晰 。所以 。我们不妨从《人间词话》里进行分析 。
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 。以下的分析 。仅从王国维的词学思想角度进行 。去了解王国维提出此说的原因 。并不代表笔者对此命题的看法 。
你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词以五代、北宋独绝?

文章插图
王国维词学思想略述
《人间词话》云: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
有我之景
王氏首先提出 。境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乃是作者的感情色彩融入景物当中 。所以笔下所写之景物 。皆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 。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绪 。这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
例如他举的例子:“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因为作者的情绪充满了孤单愁怨 。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情绪融入到景物里面 。旅馆是“孤”和“寒”的 。衬托了作者心情孤单凄凉 。耳边听到的是杜鹃哀鸣 。眼中看到的是西落的夕阳 。犹如情绪的失落低沉 。景物里满是作者的哀伤 。
无我之景
无我之景 。则是以物观物 。作者没有刻意将感情赋予景物 。而是主要反映景物本身之境 。但其实并不是景物完全没有作者的感觉 。而是这种感觉未起主导作用 。所以“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例如他举的例子:“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作者并未刻意将感情融入到“东篱”、“南山”这些景物当中 。然而读者却能感受到作者在景物里的存在 。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悠然心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