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解《论语》的学而篇首章?( 二 )


我们不仅面临一个精彩纷呈的快乐人生 。还面临一个色彩斑斓的快乐社会 。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以前在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 。脑子里反映的实际上是“友朋自远方来” 。难怪每当我们接待远方宾客的时候 。喜欢脱口而出的总是这句话 。但这恰恰是对这句话的误读 。同“学而时习之”一样 。“有朋自远方来”也可以分为三个要素:“有朋”、“远方”、“来” 。三者和一 。不亦乐乎 。“有朋”表示人生中有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有”字格外重要 。也许我们会有很多朋友 。但不一定志同道合 。不一定可以交流思想 。因此“有朋”中的“有”就显得格外珍贵 。同时它又是“德不孤 。必有邻”中的“有” 。孔子告诉我们这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定存在的 。而“远方”的意思是只有相距的远 。才能有个人的空间 。才能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各有所悟 。古代的“远”可以等同于地理上的远 。在信息 。通讯发达的今天 。长久不联系即是“远” 。即使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天天在一起 。没有了创造不同领悟的各自不同的环境 。那交流的乐趣也会打折扣 。最后的“来”也很重要 。来是大家相聚一起 。相聚的方式、场合、时机都会给相聚的快乐带来影响 。因此 。同“学而时习之”一样 。“有朋”、“远方”、“来”与快乐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乘积关系 。而“有朋自远方来”所带来的快乐是交流的快乐 。是人与人互动的快乐 。是快乐社会 。因此 。出现在《论语》中的这个第二句话是社会观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非常容易理解 。它讲的是做人 。什么是君子 。如何成为君子是贯穿《论语》的一个主题 。而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方法去观察君子 。让我们马上有一个对君子感官上的认识 。
以人生观、社会观、做人为开始的《论语》 。就是用这样简单的语言展开了我们通常为之困惑一生的问题 。因此 。“学而时习之”这一段作为《论语》的开篇当之无愧 。“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有着与“道可道 。非常道”在《老子》中相同的地位 。
其他观点: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

如果理解《论语》的学而篇首章?

文章插图
水泽节:泽为学习为品尝 。水为反复为用功 。
水雷屯:雷为道友为团聚 。水为辩论为动荡 。
水火既济:火为心得为世故 。水为言传为怨言 。
节用而爱人——君子以常德行也 。释疑而维心亨 。问师而行有尚 。
其他观点:
怪不得蠕蛆们总说别人没读懂《论语》 。原谅我不会从蛆的角度读《轮语》 。蠕蛆们以咬文嚼字为能 。以茴字多种写法为艺 。以屎为脑细胞 。确实是终生都读不懂《轮语》 。
就拿《论语》的第一章学而篇来说 。“学了经常复习一下 。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是高兴的是吗?人不理解我 。我也不发火 。不算君子吗?”
【如果理解《论语》的学而篇首章?】这么浅显的道理 。蠕蛆们还想绞尽尿汁拔高其涵义 。还自以为多牛B 。实际就是一群傻B 。
猛哥在此 。以《论语》第一章第一篇的第一个字 。为它们解读一下《论语》 。让它们看看 。什么才叫高深!让它们明白 。不是我们不愿意深读《轮语》 。是不屑于玩这些无聊的文字游戏 。
如果理解《论语》的学而篇首章?

文章插图
论语为什么用“子”作为第一个字 。而不是“孙”或者“乌龟、王八蛋”什么的作第一个字呢?原来为后文说明是“孔子”而不是“老子”、“傻子”埋下了伏笔 。如此巧妙的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不愧是天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
这个“子”是男子还是女子?若是女子 。是美是丑?年轻年老?肤白肤黑?富或不富?如此自然的为读者保留了这么丰富的神密感 。令蠕蛆叫兽们不禁拍案而起纷纷叫绝 。圣人就是圣人 。放个屁都是香的 。正合蠕蛆们的胃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