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西方风景油画
西方绘画表现方法方面 。对描绘对象既强调整体把握 。又讲究细节真实 。特别注意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 。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 。采用焦点透视法 。追求再现特定视点、时间、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 。表现手法早期以细腻平滑为主 。色调统一 。色彩和谐 。18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向重视笔触、肌理、色彩的鲜明个性化发展 。并日益加强了主观的表现性 。
文章插图
西方风景油画2
应当看到 。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 。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即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表现性 。是基本不出主客和谐圈子的偏于主观的表现性 。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 。则是一种鲜明的强调个性、强调反叛精神 。甚至追求完全摆脱客观现实(如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观艺术表现性 。这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差异是根本性的 。
文章插图
石涛(清初四僧)《山水图册-6》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二、为何说国画的意境更胜一筹?
这是因为中国绘画要求画家要“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 。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认识相融合 。酝酿为胸中意象 。抒发为画面情景 。对物象的描绘不过分拘于细节 。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 。针对性的选用自然物象来抒发作者价值观和艺术理念 。如所画的苍松古柏 。往往是寄托自己正人君子形象 。体现自己不畏困难挫折的洁身的道德操守 。绘画透视关系处理上 。讲究“以小观大” 。以游动视点的方式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 。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 。中国绘画的水平高低往往是通过笔墨来呈现的 。非常讲究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 。
中国绘画讲究写心中感受 。往往选取感受最深的那些形象来表现 。主要是寄托自己艺术理念和人生主张 。在绘画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坐究四荒 。心游万仞 。”西方绘画 。主要是写实 。追求物象的逼真 。与自然争功 。在空间处处理上追求焦点透视 。追求瞬间艺术 。当然在意境上就会大大打折扣 。
其他观点:
先说结论:
单纯从“意境”的角度 。中国画的确更胜一筹 。这是东西方文化所决定 。
这是个好问题 。也是个大问题 。不是几千字能说完 。我试着用三个例子来进行初步解释 。
第一个例子:飞天
艺术很大一部分承载的是人类的梦想 。比如飞天 。你会发现东方艺术中 。无论是龙或神 。包括各种动物和人 。想飞就飞 。一念而已 。只需驾一朵祥云 。完全不需要实体功能上的“翅膀”来承载 。
文章插图
反观西方艺术中 。权力的游戏中龙要有翅膀 。魔戒中飞马要有翅膀 。连飞毯都要忽闪忽闪的模拟翅膀才能飞起来 。
这就是最直接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西方人很难理解没有了翅膀 。怎么就飞了?
腾云驾雾更有意境 。还是忽闪忽闪的翅膀更有意境?
第二个例子:建筑
我们到欧洲旅行 。会发现它们的城市动辄千年 。罗马 。梵蒂冈 。巴黎 。古堡也好 。教堂也好 。雕塑也好 。都好端端的矗立在那儿 。就等着人们去看 。去瞻仰 。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从开始选择了“石头”作为建筑的主体 。西方人崇尚征服 。相信人是万物的最高等级 。西方文化对待永恒的态度是“不变” 。是“不朽” 。歌颂神和人 。
文章插图
不朽的载体当然是石头 。所以我们看欧洲和之后的美国 。整个西方都在用石头建造自己的方尖碑 。穹顶教堂 。堡垒 。都要稳定不变 。
反观中国 。我们很少有唐宋以前的建筑留存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上世纪30年代对中国古建筑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察中 。寻找到最早的中国建筑留存是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建于公元780年 。现在全国唐代建筑也仅有4处 。如此少的存留 。很大原因是中国人选择了用木头来承载自己的建筑 。
文章插图
根本上 。对于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人来讲 。永恒意味着“更迭” 。生生不息 。万物轮回 。薪火相传 。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载体必然是木头 。建造 。腐烂 。滋养 。生长 。再建造 。
推荐阅读
- 就解读绘画作品而言,有人说“油画易懂,国画太难”,你怎么看?
- 如何鉴别绘画作品是手绘还是高仿印刷品?
- 有人说范曾的画是连环画匠气十足,你怎么看?
- 有人说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是西欧绘画的典范,你怎么看?
- 为什么很多人说学国画很难画成名,你怎么认为呢?
- 陈丹青先生说中国当代艺术全是骗人的,您怎么看?
- 中国画的笔墨,有笔有墨,这里说的“有笔”到底是指什么?
- 老师说我的画太理性了,没有亮点,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 为何有人说画画或做设计的人容易被别人张口索要画或者免费设计,其他行当很少碰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