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食疗保健方

茯苓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树根上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 异名云苓、白茯苓、松苓 。我国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就有茯苓的记载,如《诗经》中就有“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之句 。宋代的黄庭坚、苏东坡,清代的曹雪芹等都对茯苓有所赞美 。黄庭坚誉其“长松林下得灵根……略为清歌驻白云” 。
【茯苓食疗保健方】茯苓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树根上的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异名云苓、白茯苓、松苓 。其味甘、性平,入心、脾、肺三经 。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开心益智、安胎止渴之功,可治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心悸失眠、泄泻、遗精、淋浊、消渴等症 。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所含茯苓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抗癌药物疗效;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钠、钾、氯的排泄,以茯苓为主的五苓散能提高渗透压调节点的活性,促进水肿局部的吸收 。还有镇静作用,可降低胃酸、血糖 。常用食疗和保健方法如下:
  山药粉、茯苓粉各20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食用碱、猪油、果料适量 。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适量水调成糊状,蒸30分钟,加猪油、白糖、果料,调成馅状 。将面粉发酵,放入适量食用碱,把馅包入面皮中 , 做成包子,蒸熟即可食用 。具有益脾和胃、补气固精之功 。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遗尿尿频等病患者 , 健康人常食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
  云茯苓、炒白术、制香附各150克,甘草梢、川贝母、建泽泻、粉丹皮、鹿角粉各50克,潞党参、广陈皮、西当归、杭白芍、枳壳各100克,马钱子(制)15克,共碾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 每服2丸,每天两次温水送下 。本方有双补气血、健身益寿之功 。主治诸病百损、五劳七伤、新久喘咳、劳伤吐血、头晕目眩、耳鸣心悸、食欲不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