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筱山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四 )


石筱山继承石氏理伤要旨,主张内外兼治 , 局部与整体统一 。石氏外治法以药物、针灸、手法等为主;药物外治品种繁多 , 但以敷药、膏药最具特色 。伤损之处,无论瘀凝气阻或有兼邪,取外用药局部治疗,使药性由外入内,有提而泄之,或消而散之,或温而化之之功效 。
常用敷药及膏药:
三色敷药:以紫荆皮、黄荆子为主药,偏于温热,具温经通络,流畅气血之功,尤以化瘀生新,消肿止痛见长 。方中番木鳖息痛之效明显 。用时将敷药摊于软纸上,再复盖以桑皮纸,如见瘀阻化热,可在桑皮纸上再摊上一层极薄的三黄膏(大黄、黄芩、黄柏、滑石粉)敷之,可提高清营凉血之功效,如有肌肤擦破,可改摊涂红玉膏于桑皮纸上,能护肤生?。嗫稍诜笠┥霞尤胍┓?nbsp;, 再复盖桑皮纸 。若接骨加接骨丹,消散瘀结加黑虎丹,祛风散寒加桂麝丹等 。
损伤风湿膏:偏于温运,既能理伤,又可兼治风湿,故名损伤风湿膏 。多用于损伤后期或陈伤 , 如新伤肿胀不甚显著者 , 亦可酌情选用 。
针刺是石氏理伤常用之法,如闪腰岔气,劳损风湿等,每每取针药并用 。
凡闪挫腰痛不可转侧,可针肾俞及阿是穴,以宣泄腰脊经络间之滞气 。针法多以斜刺,取穴后进针向下,与皮肤成大约40度角 , 然后斜向刺入捻转提插 , 得气后再捻转提插,疾出而不留针,针后局部用拇指按揉 。
对劳损风湿则多于患部就近取穴,徐徐提插捻转疏通气血 。如腰部急性扭伤难以起立,病者卧在门板上由家人抬送就诊,先予针剌,往往剌三四针后即霍然而起 , 继则稍予按揉腰窝,便可手到病除 。石筱山自备金针 , 他的金针都是由真金制成 。
他说:“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 。”手法首先是用于诊断的,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 。手法是伤科外治的一个重要手段 。石师提出12字“拔、伸、捺、正、拽、捏、端、提、按、揉、摇、抖(亦作‘转’)” 为用 。
其次,用手绑扎固定的方法,似亦可附列于手法之内 。其骨折处理特色技术:事前仔细比摸和识折审断 。骨折严重的,多成重叠或错乱,要细致的“拔”、“伸”,耐心的“按”、“捺”、“平”、“正” , 然后敷药,绑扎固定 。
【石筱山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正骨心法要旨》所谓“身体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 , 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证可转于安 。”
固定的重点,应在断端用三条带扎缚,以“中心一条带为主”,扎缚时要适当压紧,两头可以较松 。压紧的目的 , 使骨位不致移动;较松的道理,在使血气得以流通;尤其在近关节处,更宜注意其屈伸活动 。一般长骨骨折与近关节处有别,根据情况 , 绑扎时或一端须超过关节 。
其脱臼处理特色技术:上骱时,宜两手并用,左右分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摸清骱位 , 右手或“端”或“提”,相机而行 。左手亦须随着相辅 , 或“拽”或“溺” , 都要稳而有劲,柔而灵活 。其伤筋处理特色技术:多注意于各个关节处,因为伤筋大多是扭扳而起,易伤筋膜 。倘肿而不显者,往往复原较迟、以及骨折接续后期易于强硬,应适当地因人、因事及时运用“按”、“揉”、“摇”、“抖”等理筋手法 。接骨前后亦须注意理筋 , 使其活动顺和 , 以符合伤科“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