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文章插图

民法典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文章插图
一、民法典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签订的劳动合同,当事人有民事行为能力,是其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
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劳动者,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通常为用人单位即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 。双方在实现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具有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
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没有只享有劳动权利而不履行劳动义务的,也没有只履行劳动义务而不享有劳动权利的 。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 。
3、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点 。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
1、合同主体不合格 。
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 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
2、合同内容不合法 。
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 。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 。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
3、意思表示不真实 。
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
4、合同形式不合法 。
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
三、劳动合同违法的维权途径
1、准备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任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或者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都可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
【民法典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2、维权流程:双方协商→劳动仲裁→提起诉讼
劳动者可以依据法律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供证据向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是最后的维权手段,如果劳动者在前面两个方法中已经能够解决问题 , 那么就没必要诉讼了 。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订立劳动关系之后,用人单位需要及时的跟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是在一个月之内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 此时就可以认定为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说支付经济赔偿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