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怎么去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一首歌,如何欣赏一首歌曲

怎样欣赏一首歌
看他的歌词,听她的旋律,从歌词中感受执着,从旋律中寻找情怀 。

你认为怎么去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一首歌,如何欣赏一首歌曲

文章插图
关于怎样欣赏一首歌曲
【你认为怎么去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一首歌,如何欣赏一首歌曲】首先可以分析歌曲的体裁,包括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讽刺歌曲、幽默歌曲、舞蹈歌曲、叙事歌曲、儿歌等 。流行歌曲中常见抒情歌曲,其次是动感舞曲和少数幽默歌曲 。从歌曲的演唱形式分析,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对唱、合唱、副歌等 。现在,人们喜欢的大多数流行歌曲是独唱,一些二重唱和合唱 。从歌曲的唱法分析,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 。现在很多歌手,歌手或者歌手都是融合唱的,唱起来感觉很好!国内美声当中,我比较喜欢毛阿敏和杨洪基 。毛阿敏的唱法属于美声唱法,融合了通俗唱法的感觉 。她唱的歌都是《同一首歌》,听起来很舒服,圆润的声音醇厚,温暖,动听!杨洪基是正统的美声唱法,演唱中注重气息和轻声,喜欢他的俄语歌曲 。他立体的声音,里面充满了忧郁的美!除此之外,我几乎总是听欧美歌曲,对柔和的美声非常沉迷和陶醉!三种唱法中,我比较喜欢美声,可能是因为我的声乐导师属于美声 。有时候我也会欣赏一些流行唱法的流行歌曲 。现在流行歌曲的发展日新月异,歌手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但不是每个歌手都喜欢每首歌,我是有选择的欣赏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流行歌星是许巍,和麦.他们的演唱耐人寻味,感人至深,形成了自己稳定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个性 。听许巍的演唱,情感的表达非常丰富,磁性的嗓音有着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了麦的歌声,他的歌声、情感、整体声音都呈现出一种脱俗、空灵、飘逸的美 。从声乐类别分析,有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朋友基本都是女高音,很少有女中音 。中国歌手关牧村是女中音 。从情感类型分析,情感类型包括善良、亲情、怀旧、友情、同情、爱情、迷恋、温暖等等 。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描述爱情和友谊,但只有少数歌曲描述亲情 。大多数朋友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分析歌曲的情感,因为人们对歌曲的直接感受就是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比如于文华的《不要惦记家》这首歌,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深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亲情,所以听的人都感觉到一种温暖、朴实、感人的亲情 。比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艺术歌曲,是一首甜蜜的诗 。从缠绵委婉、浪漫典雅的旋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心上人深情款款的倾诉真挚热烈的爱情!
如何欣赏音乐?
首先,音乐包括很多类别 。器乐分为两个基本类别 。首先,不要只认为音乐是简单的娱乐功能,要知道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 。是文化 。其次,是否是声乐器乐作品,欣赏分为两点 。1.了解人文的欣赏点 。包括作品的背景,比如作品创作的背景,时代,历史,作者自身的经历 。2.它是音乐欣赏的点,最基本的四个要素:旋律、节奏、音调 。当然,如果你能搞清楚作品的和声、配器、曲式等元素,那就很难了 。但是一般非专业人士只需要了解一点就可以了 。很多人只听旋律 。事实上,如果他们被迫改善,他们可以感知到乐器的音色或歌手的发声区域 。强度对比是强烈还是直白,管弦乐乐器是强调和声音色还是旋律音色,甚至是用最简单的自我节奏感知音乐 。要知道,音乐学院最好的系是作曲系 。因为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为作曲而生的,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现在当然是音乐学院的音乐会越来越差了,因为现在和声第一,音色第二,创新第三,形式第四,呃,旋律最后 。很多人认为这是错误的,但作为专业音乐的潮流,xz这种抛弃旋律的创作现象,是不需要批判的 。应该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 。太远了.最后,可能很多人关心的是流行音乐的欣赏 。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好!不要!好吧!听着!有没有能打动你的有代表性的旋律主题?以及歌词和歌曲的配合程度和演唱者的演绎风格 。音乐欣赏是一件要求很高的事情,能体现你的修养、品味和知识积累 。不要觉得听交响乐高雅,听民乐低俗 。听歌剧高端,听小苹果低俗 。你必须有一个自己审美的平衡点 。西方专业创作的古典音乐当然是高雅的,但在我们的审美中必须有一种朴实而美好的欣赏 。看美女是这样,听音乐也是这样 。
你认为怎么去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一首歌,如何欣赏一首歌曲

文章插图
如何欣赏一首歌,如何评价一个人唱歌?
其实欣赏一首歌,有时候不仅仅是这首歌的旋律,还有这首歌,歌词和它给我们的感觉,或者说一个人是什么 。对我来说,听一个人唱歌只是听他的情绪 。
如何欣赏音乐
一千个听众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音乐欣赏没有固定的理解,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不同的心情听同一首歌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也许你听这首歌的时候,只是觉得它的曲调好听,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在经历某件事的时候,它会突然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是你对音乐最好的理解和欣赏 。一首歌,一段音乐,可以单纯的是一种享受,一种心境,或者一段回忆 。
音乐” />
深度分析:如何欣赏音乐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方法 。音乐要懂得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 。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 。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 。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 。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 。”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 。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 。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 。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 。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 。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 。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 谈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 。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 。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 。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 。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 。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 。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 。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 。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 。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欣赏阶段 。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 。为什么?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永远相信爱情”真是一场比较虚的事 。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 。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 。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 。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和弦、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 。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 。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也是如此 。只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 。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 。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 。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名声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 。我们并不知晓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不知晓在这首曲子究竟由几首什么样的小圆舞曲组成;我们也不知晓斯特劳斯圆舞曲与其他圆舞曲有什么实质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们会被吸引会被感动 。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最没办法的 。欣赏音乐时你必须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绝不满足于简单的感官感受和无意识的欣赏 。这样你才会去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其他内容,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音乐曲式主题思想内涵艺术造诣等等 。这样,你对音乐的感悟就会比别人更深 。在感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我们通常还会借用一些作曲家对曲目的标题或后人标注的文字说明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的《乘风破浪圆舞曲》,由标题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所描写的那浪花飞溅,海鸥飞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一听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国的五声音调来表现出热烈又欢快的情调 。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有大量的标题性音乐,只要你愿意走进这音乐圣殿,你就会发现这殿堂堂中满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就象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 被音乐感动 在聆听音乐时情感体验以及对探求音乐的欲望将驱使你走入音乐圣殿的第二道大门:理性认识阶段 。如果不经过这个阶段,你仍是一个被动无为的音乐聆听者,尽管你也许会选择音乐,也可能随时都在听音乐,可你仍然是被动的,因为除了你被音乐感动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仅仅只是听感上造成你的情绪上的波动而已 。你当然可以随时随地的听音乐,连骑自行车上班或者进餐什么的都可以聆听音乐,但此时的音乐仅仅只是给你造成一个屏障,用音乐里那些旋律节奏来隔绝城市的喧嚣和人世的纠葛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音乐不是调味品 。音乐尽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决不是调味品 。音乐是需要被人聆听的 。你真要拿它来做别的用途,如烘托气氛、调节情绪、甚至于拿它来开胃,那它就不是音乐了 。因为没人会认真地聆听餐厅重播的音响,更没有人会被某候机厅的音乐激动 。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 。因为一件响器如果能引起你内心体验其中必定有某种内涵,这种内涵就是音乐内容本身 。被音乐感动 进入到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圣殿的第二道大门中,我们将认识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 。总之,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所有著名的音乐家都将一个个从我们前面走过,让我们认识了解 。我们还将知道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巴洛克音乐,谁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 。一个刚接触音乐的人对音乐的认识应该说是比较肤浅的 。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乐,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音色,你就根本无法去理解音乐 。因为音色就犹如绘画中那绚丽的颜色,从而决定了丰富的音乐含意 。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中那个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感染力实在让人欲哭无泪 。杨明望先生对这个主题有一段让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个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的热潮中,终于投入永恒死亡的怀抱 。”如果对音乐没有了解,你能了解这个主题的深刻含义么?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 。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 。用《名曲赏析》这类型的书来对比聆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主题提示等对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许就开始迷上了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同时都会喜欢 。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了解的基础上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 。“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已经对你敞开了大门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你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 。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个阶段去单纯地探究音乐知识而置音乐内涵于不顾 。借助一些音乐欣赏名曲分析等一些辅助工具,认真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是必要的 。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音乐史,要知道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你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内容如贝多芬和瓦格纳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风格和思想;另外你还需要知道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曲式 。其实曲式就是乐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鸣曲式 。一般说来,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以奏鸣曲式为最多 。奏鸣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乐曲的基本形式,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形式 。奏鸣曲式有一个乐章,也有三至四个乐章的 。曲式当然不仅仅只是奏鸣曲式,曲式还有很多种 。如变奏曲,用一个主题进行各种演变:A-A1-A2-A3-…..AZ,对变奏曲的了解可以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一个主题变化为七个变奏;又如回旋曲,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由一个主题多次重复: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题,而B.C.D…..等则代表变化,每一次变化之后又回到主题 。对这个曲式的了解可聆听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回旋曲》 。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 音乐欣赏还应该了解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 。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 。所以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一定要学会记住主题 。欣赏音乐主观的因素很多 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那个孱弱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主题音乐形象,从乐曲的第一乐章一直贯穿到第五乐章,且每个乐章都有其不同的变化 。从一开始温柔纯真到最后的怪诞疯狂,仔细聆听这个乐曲对理解主题比较有帮助 。如果你在聆听音乐时连主题形象都听不出来,你就没办法去很好地理解音乐 。当然,音乐的主题不象视觉上的形象那样鲜明清晰,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场,你就知道了电影的全部过程中一定是以他为主 。小说也一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个对比的主题,两个主题形象的关系对比发展贯穿整个小说 。尽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和贾府众多人口,但主题形象却依然是贾宝玉与林黛玉 。音乐里主题形象其实也是如此,只是音乐里的主题形象不会象电影小说里那样鲜明 。在一首乐曲里,音乐形象也有许多,但不管再多它们全都是围绕乐曲的主题形象的 。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乐形象:悲哀、叹息、撕杀、凶残、深沉的思考与坚强的信念、光明、胜利,甚至还有忧郁与彷徨,但这些都是由对比的主题形象而产生的 。所以,在认真聆听音乐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主题,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说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这样你才能在一遍音乐的轰鸣声中找到那个时刻变化的主题形象从而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 音乐欣赏还需要注意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等 。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应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节奏产生的韵律美从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 。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 。节拍通常用小节线和节拍符号来表示,如3/4,就表明这是三拍子 。每一拍为四分音符,每一小节内有三拍;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舞曲的节奏型 。改变重音的位置会引起一些崭新的变化 。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节拍组在一起又将形成新的复节奏 。就这样,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 。仅就节奏而言,一个欣赏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体的音乐欣赏也是如此 。说起节奏还不得不提及诸如《格利高利圣咏》之类的自由节拍的音乐体裁 。在许多宗教早期音乐以及东方音乐中经常都有一些无节拍要求的音乐,其实这种自由节奏的音乐对节奏的要求更为精确的 。只是这种精确已无法用节拍记号来标注它 。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 。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 。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吓到一些爱好者:我的妈,欣赏音乐这么难!其实也没有什么 。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 。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 。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也就是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并不是十分明显的 。因为对音乐认识的阶段永不能说结束 。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 。其实我们这样分析和介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上的概念 。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阶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学,因为没有人会详细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乐曲)我们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时候我们再来聆听音乐:当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激情的浪花 。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 。这时候你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 。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 。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 。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 。也许主题还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现在的你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 。也就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 。你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你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 。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纯音乐而不是什么主题或名曲汇萃 。名曲集锦和主题联奏之类的音乐是最让人倒胃口的 。因为它实在无法让人去产生什么激情 。这一类的音乐只能算是普及读物,经常聆听这样的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参加音乐有奖竞猜活动 。那跟欣赏音乐没有多少联系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