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 | 毒眸 , 作者 | 三喜 , 编辑 | 周亚波
《出拳吧 , 妈妈》坚守五一档 , 虽与《摔跤吧!爸爸》片名异曲同工 , 却没有再现后者的票房奇迹 , 疫情影响固然是重要原因 , 但从对影片质量质疑的高赞评论中 , 也能看出些许端倪 。
即使是在冬奥会、刘畊宏等高热度的体育健身话题之下 , 这部围绕“女拳击手”身份的“体育电影”也并未引来太多关注 。从某种程度上说 , 不论是合家欢动画《我们的冬奥》 , 抑或是本来尝试献礼的《我心飞扬》 , 都预示了《出拳吧 , 妈妈》的惨淡:哪怕体育作为生活方式的概念在逐步成长 , 也并不代表大家愿意去看一部体育电影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与许多类型片“类型即可带来观众”不同 , “体育片”本身很难成为噱头 , 包括《印度女孩》等运动题材的引进片也都没掀起水花 , 这与冬奥会火爆的收视率形成鲜明对比 。
另一方面 , 体育片曾经取得过的优异成绩 , 又仍会让投资者心生向往:8亿票房的《夺冠》(2020)、13亿票房的《摔跤吧!爸爸》(2017) , 22亿票房的《羞羞的铁拳》(2017)都曾成为当时的话题 。
在体育题材的引进片和国产片都表现不错的2017年 , 带有明显体育要素的影片共16部 , 占全部上映412部影片的3.88% , 贡献票房38.18亿 , 占总票房559亿的6.83% , 这充分印证了优质体育片的市场效率 。
“观众不爱体育元素”暂时可以证伪 。市场的选择 , 需要用另一套逻辑来理 。
拍好体育片 , 又难又容易首先 , “体育电影”的概念 , 远不如一些类型来得明确且深入人心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 体育运动一定是故事的主线 。在《电影艺术词典》中 , 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 。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 , 具有较多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 。”
那么 , 优秀体育片该是什么样?
是5年前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女主角经过父亲的严苛训练 , 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摔跤运动员 , 打破性别歧视和阶级圈层 , 圆了自己和父亲的心愿 。
是46年前的好莱坞片《洛奇》?忍受着贫穷、失意、籍籍无名的拳击手洛奇 , 没有向生活低头 , 终于登上事业的巅峰 , 也战胜了自己 。
是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电影《女篮5号》?中年男教练来到女篮姑娘们的队伍执教 , 见到了旧情人的女儿 , 时过境迁 , 阻碍不再 , 在小姑娘的帮助下 , 伉俪得以再续前缘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不难发现 , 这几部不同时代、国家的体育片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是因为它们不仅有精彩的体育场面 , 还讲好了一个关于个人成长、亲情、爱情或者时代风云的故事 。
体育电影大致分为两类 , 一类把体育运动作为主角成长的框架 , 如人物传记片《点球成金》 , 讲述棒球队职业经理人如何在质疑声中带领球队取得佳绩 , 度过中年危机;一类把体育作为伴随人物成长的元素 , 呈现体育+亲情/爱情/友情的形态 , 如《摔跤吧!爸爸》 , 小女孩的进步伴随着她与父亲的和解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不管哪一类 , 体育线索都常常不是占据绝对大头的主题 。体育电影并不能独立于剧情片、喜剧片等之外 , 成为单独一类 。也就是说 , 一部好的体育片 , 总派生于某种类型片的框架内 , 观众要既能从其中的体育比赛里体会到不亚于真实赛事的紧张刺激 , 也要在运动之外 , 看到一部成熟类型片应有的样子 , 从角色们体育外的生活中获得更多慰藉 。
这就要求体育片既能通过镜头语言与剪辑呈现运动的力量和美 , 拍出运动的悬念和故事感 , 又能讲好之外的剧情 , 对创作者来说是个考验 。
此外 , 拍摄体育片对资金投入、技术专业性和演员的身体素质也都要求较高 , 有些还牵涉与职业赛事合作的版权问题 。
拍完自行车竞技题材的《破风》后 , 导演林超贤表示 , 这是他从影以来最难拍的一部电影 。根据片方发布的《破风大数据全宇宙版》视频统计显示 , 影片找了1404位专业骑手 , 动用300多台单车 , 拍摄骑行117900公里 。在训练和拍摄过程中 , 磨坏了200多双手套、150多双运动鞋和300多套单车服 。为了应对44天的拍摄 , 主创们接受了3星期至3个月的专业训练 , 必须亲自挑战片中的场地赛、公路赛、接力赛等赛事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体育片创作难度大 , 但体育运动却适宜拍成电影 。根据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理论:“因为电影是一种表现可见的 , 换句话说是身体动作的艺术 , 所以体育、竞技或杂技表演在电影里所能起的作用显然就比他们在其他任何艺术里所能起的作用大得多 。”《摔跤吧!爸爸》就利用递进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高度还原了摔跤运动的过程 , 令人信服 。
此外 , 运动、比赛是天然适合书写“金羊毛”型故事的载体 , 也就是“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路途中了解自己” 。布莱克·斯奈德在编剧经典教程《救猫咪》一书中 , 把“金羊毛”解释为英雄故事中隐喻“猎物和旅途目标”的物件 , 是主人公们苦苦追求的奖励 。
无论主人公的目标是增强身体素质 , 获得奖牌 , 还是击败对手 , 他们为之奋斗的经历本就意味着个人成长 , 不管结果成败 , 角色们都能在充满曲折和悬念的拼搏中划出人物弧光 。从赛场的胶着中也不难看到人性的博弈 。
同时 , 尽管呈现激烈比赛场面虽也常需要大量特效辅助 , 但运动的真实性使得它的奇观性更有说服力 , 比一般的特效电影更能击中观众 。赛车电影《极速风流》中的追车场面虽然比《速度与激情》系列少了如逆行追车、飞来飞去的特效 , 但由其真实感带来刺激、炫目、冲击力并不亚于后者 。
再如《洛奇》《愤怒的公牛》《勇士》等体育片中常见的拳击、格斗题材 , 则又与动作片边界模糊 , 观众能从血腥、暴力的打斗场面中感受到观看动作片的快感 。
有些体育片对于不熟悉某项运动的观众来说仍有一定门槛 , 比如中国观众普遍对《点球成金》中的棒球比赛感到陌生 , 单是这个题材就会劝退一批人 。然而 , 体育题材较为容易找到一些普世情感 , 发掘讨巧之处:从各个平台的前排评论中可以看出 , 即使不懂规则 , 大家也能被其中的情感点燃 。
再看遭遇滑铁卢的《我心飞扬》 , 空降定档、较少的宣发动作和主演的负面新闻虽阻碍了其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 但电影老套的主题、扁平的人物和除了比赛场面之外贫乏的看点都注定了它无法赢取更多观众的共鸣 。
在电视直播、流媒体直播日新月异的最近数十年 , 体育片还天然面临着需要与体育赛事本身打开差异的任务 。体育片想拍好 , 得先放弃“只是拍几场体育运动”的想法 , 踏踏实实做好类型片 , 否则还真不如“去看一场比赛” 。
拍体育片 , 是时候了吗?在美国、日本、印度等电影大国 , 体育片已发展成为工业体系里成熟的分众电影 。并且 , 体育片当中承载的社会意义 , 也与体育本身承载的社会意义高度契合 。
例如 , 不同类型的体育片常包含门类众多的体育项目 , 与多种多样的主题 。体育片的主人公经常被委以“美国至上”、“美国梦”、“种族与性别”等关键词 , 去表达公正、公平、怀旧与励志 , 去代表与时俱进的新型民族文化 。
罗恩·布里利(Ron Briley) 在《美国体育在电视、电影历史中的构筑》一文提到 , 美国体育电影作为一面镜子 , 反映美国的大众文化和美国人的特质 , 人们能从体育电影中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美国社会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奥斯卡奖的学院派评委们从未掩饰过对于体育片的青睐 , 94届共有21部体育题材长片获奖 , 2018年至今 , 更有《我 , 花样女王》《伊卡洛斯》《徒手攀岩》《极速车王》和《国王理查德》等5部体育故事片或纪录片拿下主要奖项 。
2011 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前夕 , 《纽约时报》曾调侃道:“没有体育电影 , 奥斯卡就像个丢了高跟鞋的女人” 。
在发达的艺术与商业运作下 , 行销全球的美式体育片里 , underdog(处于下风)和 teamwork(团队合作)是最常见的主题 , 有学者认为 , 这使得体育片“不再是肌肉的撞击声 , 而是观众的心声与电影主题产生的共鸣” , 最终实现“美国社会价值体系下的文化、社会结构、理想之间的交融” 。
美国体育电影的优质与其发达体育产业的支持息息相关 。体育产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2019年 , 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类别中排名第6位 , 美国已形成以体育资产、体育传播媒体、体育赞助商、体育场馆、体育特许商品公司、体育中介商六大主体的成熟核心产业链 , 六大主体相辅相成 , 互相推进 。
电影和体育作为文化消费的一部分 , 都是靠内容为消费者创造消费场景 , 产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公正、公平、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等体育精神和主流价值观能通过大众影视形成广泛传播 , 同时 , 依靠明星效应和镜头魅力 , 体育运动也能在影像中展现出别样风采 , 吸引大众参与 。
从殖民地早期的搏击运动 , 到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篮球职业联赛 , 和其他发展全面的体育产业 , 美国已实现真正的全民运动 , 形成了成熟的体育影视市场和定位精准的观众人群 。每一部体育片 , 都有一定数量的运动爱好者作为基本的观众群体 。
虽然国情不同 , 但体育电影在我国的发展 , 也可以参与到类比当中 。《夺冠》当中就有中国女排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谁而战”之变的解读 。但相比一些西方国家 , “体育”本身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进化依然处于发育期 , “体育”不是一个全民概念 , 体育电影也相应地很难产生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 发挥类似的传播作用也为时尚早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女篮五号》《大李、小李和老李》《冰上姐妹》等一批体育电影适时激发了民族自强、体育强国之梦 。可是在昙花一现的高峰之后 , 中国体育电影却长期毫无起色 。
疫情前 , 我国电影票房已突破600亿 , 但除了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喜剧片《羞羞的铁拳》之外 , 其他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票房体量实在与体育大国的称号不匹配 。近五年(2017-2021年)国产片年度票房榜TOP20榜单中的100部电影中 , 仅有《羞羞的铁拳》(2017)和《夺冠》(2020)两部体育电影入围 。
投稿|体育片想拍好,别当自己是“体育片”
文章图片

目前 , 政策、经济层面的大环境对体育电影的发展都有利好消息 。根据“十四五”规划 , 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5万亿元 , 五年增长规模绝对值超过2万亿元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2020年为4.35亿人 , 5年间增加3600万人 , 到2030年该人数计划达5.3亿人 , 十年间预计增加近亿人 。
国泰君安证券2月25日发布的研报表明 , 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 , 体育行业都有望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
不过 , 虽然理想状态下 , 越来越多的大众观看和直接参与体育运动能衍生出两类体育电影的重要受众 , 但爱好者与观众之间的转换率 , 仍需经过市场的验证 。
这种不确定性在目前或许能迫使创作者思考另一条出路 , 那就是尽管拍摄如《点球成金》等对观众的体育素养要求较高的体育片仍风险较大 , 但以成熟类型片为基础 , 加入某些观赏门槛更低 , 但专业性、可看性不低的体育线索 , 是否更具有可行性 , 也更能为早已看腻普通类型片的观众带来新鲜感 。
后一种方式的最成功例子便是在印、中、美都引发观影热潮的《摔跤吧!爸爸》 。换句话说 , 相比《点球成金》 , 《摔跤吧!爸爸》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 但这并不会容易——有对《出拳吧 , 妈妈》的尖锐批评指出 , 即便是学习到了体育所代表的精神 , 其剧作结构、拍摄手法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 这些问题 , 其实并不是体育片的范畴 。
相较于青春、武侠片 , 体育电影想要抢占细分市场 , 除了电影的品质过硬 , 避免以往体育电影中叙事模式老套、单一 , 功能超载 , 定位混杂 , 说教意味太浓等缺点之外 , 还需要有序的市场环境和专业的运营管理 。
例如 , 制作公司必须专注于电影本身 , 影片从构思、剧本、拍摄到发行 , 每个环节都很难缺少专业体育人士的深度参与 。此外 , 运营团队还需要探索出营销体育IP的策略 , 增强对重要或著名体育赛事、体育运动员和背后故事的发掘与刻画 , 打造人物在赛场之外更丰富的层次 。
随着刘耕宏的爆火 , 周杰伦的古早名曲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他当年另一首《双截棍》的著名歌词“东亚病夫的招牌 , 已被我一脚踢开”听起来已经过时 , 我们早已经是金牌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 然而真正将体育融合到社会生活、成为“体育大国”的路还很长 , 体育电影的现状 , 恰是一面镜子 。
2020年的《夺冠》已尝试表达更新鲜的主题 , 那就是运动、拼搏不用为了只更宏伟的目标 , 也可以为了自己 。国民对于体育运动正在转变的的看法 , 是时代风貌的写照 , 而体育电影 , 也有理由成为见证者、记录者 。
 
参考资料:
  • 1. Ron Briley American sport in film,television and history:introduction , Film & History, 2005
  • 2. 张彧 , 张晓丹 浅谈奥斯卡体育电影的主题 , 电影文学 , 2009
  • 3. 朱凯迪 , 马思雨 我国体育电影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 电影评介 , 2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