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和健康

古人的养生观,强调一个"和"字。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概括了心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内涵。
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精神与肌体之和,血脉与真气之和、喜怒的变换之和、劳作的舒缓之和。与他人交,不失谦谦和气;与自己处,不失淡淡和平。只有达到生活中的心如止水,才能保障身心俱健。
心如止水是体自和的最佳状态。试想,一个人每日处在浮躁、烦躁甚至暴躁之中,久之必情绪失调、脏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往往无法避免,但用心如止水来达到处事平和,则必须要心胸开阔,宽善待自己,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驾驭感情,以平和的调节心志。有一个百岁老人,他对我说:他的养生秘诀是“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只有如此,才能心如止水和在其中,高瞻远瞩洞若观火,鸡毛小事不挂心怀,心和体和统一平衡。由此更可避免因忧郁而破坏了自身的免疫功能,使血流贯通,真气舒达,一和百和,身泰寿延。
【心如止水和健康】心如止水可利于我们固守正道,不为世俗利害所动。白居易在《祭李侍郎文》中说:”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阑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能在世界繁杂中豁然不惊,把养心,安神、怡情、悦生化作涓涓细流淌人心田,我们便可求得健康生命中的葱郁风景,在安然宁静之中怡然自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