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雪糕编年史:从军工厂出品的平民雪糕到钟薛高,我们弄丢了什么?

投稿|雪糕编年史:从军工厂出品的平民雪糕到钟薛高,我们弄丢了什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未来商业观察
在这个热射病频发的夏天,雪糕是安慰剂,也是奢侈品 。
频上热搜的钟薛高,最贵的要160元一盒,最便宜的也要9.9元一支 。
冰柜里不只有钟薛高,还有9.9元的椰子灰,19.9元的新东北大板,以及20元的网红雪糕桃気……
人们撕开各类包装,感受入口冰气,却不知不觉忘记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平价雪糕了?
翻开中国雪糕编年史,不难发现,贯穿国人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平价雪糕,消失于2014年 。
那一年,雪糕故事里多了复杂味道 。
军工厂出品的平民雪糕雪糕的故事,起源于国企工厂里的冰室 。
80年代末,兰州的504奶油雪糕风靡当地 。
504的名字来自中核兰州504厂 。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中国两弹一星、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生产提炼铀235的核工业军工大厂 。
核工厂生产雪糕,听起来天方夜谭,实际却是转型之举 。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冷战缓和,许多军工企业不得不“军转民” 。于是,生产管制雷达卫星的南京长江机器制造厂,生产出知名的蝙蝠牌风扇;生产航空配气发动机的制造厂,推出了航空牌摩托 。
兰州504厂的无数转型业务中,雪糕就是其中之一 。与工厂同名的504雪糕很快风靡兰州,成为一代8090后记忆 。
当地人总结了好吃的原因:504的牛奶是用核工业离心机转出来的(几万到十几万转每分钟),纯度极高 。
兰州504流行同时,柳州钢铁制造厂利用其冰室使用几十年的绿豆汤配方,生产出绿豆口味的柳钢雪条 。上等绿豆搭配白砂糖,让雪条从无数糖精勾兑的冰棒中脱颖而出 。在柳州,柳钢雪条叫卖声响彻大街小巷 。
而在湖北武汉,汉江机床厂推出奶油老冰棍;在河南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推出绿宝石雪糕 。常州玻璃总厂则在本地推出草莓冰棍、麻酱冰棍 。
而东北的雪糕市场,还要更复杂一些 。
一方面,马迭尔、中街、德式雪糕、宏宝莱、老鼎丰等老式雪糕品牌在东北长盛不衰,奶糕、冰棍、糯米糍、火炬应有尽有 。
另一方面,当地的工厂们,也在跃跃欲试 。长春饭店推出的小奶油,在长春风靡20年之久 。红旗汽车推出的奶油冰糕则直接按勺售卖 。
直至今日,当地人提起红旗奶糕仍满是自豪:
吃过红旗冰糕,就再也看不上哈根达斯了 。
红旗奶糕并不算贵,1元钱七到八勺,7元一斤,出厂价35元一桶 。而在整个东北,雪糕更像是批发品 。
冬天,雪糕商贩们直接将雪糕铺开在地上,4角钱一根,买十送一 。摊位前,从不缺按箱购买的客人 。
那时,中国的雪糕厂家,都信奉一个原则:低价高质 。雪糕的配料多以牛奶、奶粉、上等白砂糖等优质材料为主,且价格多为5毛钱,1元就算高价 。
高质低价的工厂雪糕们迅速占领各自所属的本地市场,互不干扰,也难以销往更远的城市 。
从天而下的传单各自为王的微妙平衡很快被打破了 。
1996年,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上空飘下大量传单 。捡起到传单的市民蜂拥至附近的伊利工厂排起长队 。
传单上写着,凭此可到伊利工厂免费领取一支雪糕 。为了这只雪糕,有人甚至骑行二三十公里前往 。
伊利送雪糕的活动,立刻打开了品牌在呼和浩特的知名度 。明明是冬天,许多商店老板却开始为抢不到伊利牌苦咖啡而苦恼 。
包机洒传单的宣传只是开始 。
那一年,伊利苦咖啡的广告几乎无孔不入,试点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大街小巷都是苦咖啡海报,电视上所有广告时间短都会出现苦咖啡雪糕 。央视广告里,苦咖啡开始每日循环 。
很快,伊利雪糕的名字出现在同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赞助商名单上,企业顺应推出火炬雪糕 。
密不透风的营销下,国人迅速认识并认可了苦咖啡雪糕,也顺便接受了1.5元的高价位 。
雪糕均价0.5元的90年代,对小朋友来说,0.5元的老冰棍、7个小矮人是常态,伊利1.5元的苦咖啡、四个圈、火炬则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奖励 。
1997年,苦咖啡单品销量创纪录地突破3亿元,被誉为伊利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而冷饮事业部仍是伊利集团最具优势的产品事业部之一 。
营销者远不止来自内蒙的企业伊利 。
那时,河南洛阳的物理老师张振卿停薪留职,凭一台从供销社租来的5年期限的雪糕机,在宝鸡做出了雪糕网红品牌渭河大雪糕 。
品牌很快扩张到洛阳、石家庄、郑州等地 。伊利之后,张振卿向央视投放千万广告费做雪糕推广 。那时,渭河大雪糕已改名为天冰 。
往后数十年,人们最熟悉的夏威夷天冰大果便出自天冰 。
此后,蒙牛和伊利打起对垒赛,从老冰棍、绿色心情到冰工厂,一款款复刻撞型 。
而外资品牌也纷纷进入中国,雀巢、八喜、和路雪、哈根达斯稳稳占据着中高端市场 。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则依靠营销出圈,稳稳占据中端市场 。
市场抢占的最容易方式是补贴商家 。送冰箱、补贴电价等方式,让蒙牛、伊利等中端雪糕迅速遍及国内市场 。
2014年时,伊利表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每600公里就有一个伊利冰淇淋工厂,每1.2公里就有一台伊利冰柜 。
那时,哈根达斯锁在商超的单独专柜冰箱里,贴有蒙牛、伊利、光明的冰柜出现在各个城市的街头小卖部 。
冰柜里布局分明,2元及以上的和路雪、八喜有单独的小筐,1元以上的蒙牛、伊利巧克力脆皮、奶砖和1元以下的小布丁、雪莲、老冰柜界限分明 。
平价雪糕的时代令人满足,中低端雪糕们的价格多年不涨 。
2011年起,随着食用糖、巧克力等成本增长近50%,运输成本不断增长,四个圈、苦咖啡和巧乐兹在生产近15年后,决定各涨价5毛钱 。
2018年,光明冷饮因常年保持低价,利润微薄,结果导致上海便利店不愿出售光明牌的冷饮 。
新闻刷屏后,网友们一边倒地要求光明雪糕提价自救,消费者们自愿买单 。
没想到,人们左等右等只等来了不涨价声明: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光明冷饮适当上调了棒冰产品的销售价格,盐水棒从0.7元/支上调到1元/支,赤豆、绿豆棒冰从1元/支上调到1.5元/支 。光明冷饮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走亲民路线 。价格多集中在1-3元,这样定价考虑到炎热夏天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
光明再三保证不会断供,会努力开发中高端新品 。但从始至终,没再让1-3元的平价棒冰再度涨价 。
从东北雪糕走出东北讲起然而,一个光明,无法改变故事大的走向 。
雪糕涨价的故事,需从东北雪糕走出东北讲起 。
2013年,中国三分之二城市的小卖部里有了东北大板专用的小冰柜 。
冰柜里,东北大板码得整整齐齐 。白色透明纸包装,彩色大字,四个口味以及冰糕的形状、颜色都一目了然 。
包装看似简陋,价格却并不便宜,零售价在3元以上 。
东北大板的创始人刘颜龙对外介绍产品时,不断强调产品属性:一支大板至少要用12颗来自辽宁丹东的草莓,有蓝莓皮是因为用了没深度加工的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不深度加工是防止破坏蓝莓营养成分 。
包装简陋?那是因为成本全部用在原料上了 。
而推动东北大板走向全国的,并不全是口碑,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营销 。
2013年起,东北大板一年时间送出几万台冰柜给终端商,且每月补贴60元电费 。
如果说冰柜、电费都是伊利们玩过的套路,那么吸引终端商的还有高利润 。事实上,东北大板进价只要1.8元,售价却是3元 。
东北大板在一年火遍全国,北京的网点就超过6000家 。刘颜龙野心勃勃,计划在十年内打造一万名千万富翁,致富途径便是做东北大板的代理商 。
而东北大板和背后的大庆市红宝石冰激凌有限公司,还有另一个故事版本 。
东北雪糕行业竞争太激烈,红宝石和东北大板只是大庆人从小吃到大的冷饮 。大庆以外的人甚至调侃,只有东北人没有吃过东北大板 。
至于为什么要走出东北?是因为竞争激烈的同时,售价2元+的东北大板,当地人根本不买账 。按照刘颜龙的说法是:“在东北,三块钱一根的冰棍,可能只有10%的人吃得起它了,90%的人是吃不起的 。”
东北人吃不起的3元冰棍,最终由东北以外的全部中国人买单 。
东北大板的思路,启发了一大批雪糕商 。
2015年,林盛将哈尔滨的百年老字号马迭尔包装出宫廷古方和传统工艺,从十月革命讲到犹太人救命之恩 。充满历史感的文案,意大利米兰商学院重新设计的鹅黄包装+绿色英文,让马迭尔从1元涨到10元,并在北京的南锣鼓巷等景区一夜开花 。
马迭尔风靡的同一年,林盛又盯上了东北的另一个老字号,中街冰点 。
2015年,中街冰点在上海成立子品牌中街1946,主打一二线城市的独立女性,定价在5-30元不等 。在中街1946的宣传中,开始出现健康0添加、顶级、专业级雪糕等标签 。
中街1946成功后,林盛组建了自己的高端雪糕团队,钟薛高 。
2018年双11,2万支钟薛高厄瓜多尔粉钻在一天内售罄 。这款雪糕单价66元,其中的粉色可可价值不菲,还用日本柚子果茸专门来配粉色可可,贵上加贵 。
66元雪糕的售罄,彻底点燃了国内雪糕商的热情 。雪糕企业们都想从中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尤其是东北的企业们 。
那时,中国的中高端雪糕市场,几乎没有东北企业 。英敏特发布的《2017中国冰淇淋报告》中,全国前五的冰淇淋企业,也没有一个位于东三省 。
高端雪糕如病毒,在雪糕界快速蔓延 。
辽宁营口的椰子灰,以9.9元的价格杀入各地便利店 。一年后,双蛋黄雪糕又迅速出圈,6个月卖出3600万支 。
红旗冷饮推出网红雪糕桃気,单价20元以上 。东北大板再升级,包装上印上了董事长女儿的头像,新款单价达19.9元 。李佳琦的直播间里,3分30秒卖光近60万支单价10元的马迭尔雪糕 。
0添加、进口原料、顶级奶源等频频出现在各雪糕的宣传与包装中 。雪糕价格也在一路飞涨 。
在一二线城市的连锁商超便利店中,几乎难以再见到5元以下雪糕的身影 。很多时候售价9.9、19.9、69.9的钟薛高们和一两元不等的平价雪糕,放在同一个冰柜,等待消费者的选择 。
高补贴高利润的雪糕刺客们,吸引了大量渠道商 。相比之下,薄利多销的平价雪糕不再被青睐,在冰柜里的位置,也越来越少 。
当夏天来临,人们想在冰箱里拿一只雪糕变得小心翼翼 。到最后,涨到3-4元的三色杯、巧乐兹、苦咖啡,反而成为人人称赞的平价之光 。
钟薛高陷入新闻旋涡后,有网友称,要让它离开便利店的冰柜 。
【投稿|雪糕编年史:从军工厂出品的平民雪糕到钟薛高,我们弄丢了什么?】然而,走了一个钟薛高,平价雪糕就能回来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