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3家浙江国资组团,投出一个武装押运IPO

投稿|3家浙江国资组团,投出一个武装押运IPO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融资中国
近日 , 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护卫”)更新了招股说明书 , 公司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这家被称为 “人民币搬运工”的武装押运企业 , 一旦成功上市 , 将成为A股市场上“武装押运第一股” 。
而在安邦护卫背后 , 隐藏着三家投资方 , 皆是来自浙江的国资 。
近年来 , 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在市场上扮演了更重要的位置 。数据显示 , 当前 , 市场上超过100亿规模的基金 , 全部都是国资背景的基金管理人 。
尽管国资机构在超过1 万多家投资机构中 , 占比不足 5% , 但他们在资金方面的优势也更为明显 。除了大手笔做
LP , 国资在直接投资上 , 也开始加速 。
01、武装押运第一股来了 , 一年能赚20亿公开信息显示 , 安邦护卫于2006年成立 , 总部位于浙江 , 主营业务覆盖金融安全服务、综合安防服务和安全应急服务三个领域 。
安邦护卫最广为人知的业务 , 当属押运服务 , 即专人专车为金融机构提供现钞运送、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的押送服务 。
盈利方面 , 报告期内 , 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1年 , 安邦护卫分别实现营收19.58亿元、20.64亿元、21.97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2.76亿元、2.19亿元 。
一年营收20亿 , 但这笔钱 , 不是谁都能赚得到 。
公安部于2017年颁布了《关于印发的通知》 , 严格控制保安押运守护公司的审批 , 各地原则上不再许可设立新的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企业 , 意味着这个行业很难有新的竞争者入局 。
令据相关规定 , 武装押运公司应当符合国有持股51%以上、拥有不低于1000万元注册资本等条件 , 资质获取难度大 。目前全国范围内武装押运企业 , 主要在各自市、县区域内经营 , 且一个城市只设立一家至两家武装押运企业 , 少数企业跨市域经营 。
这意味着 , 想进入这一赛道 , 行业门槛极高 。
据官网介绍 , 安邦护卫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具有武装守护押运资质的省属国有企业 , 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实行集团化运作的金融武装押运公司 。
值得一提的是 , 安邦护卫在业务业务上 , 几乎垄断了浙江省 。根据招股书 , 截至2021年6月底 , 浙江省内超七成的押运业务已全部由安邦护卫包揽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1年 , 安邦护卫的押运业务收入分别为13.92亿元、14.08亿元、14.14亿元 ,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07%、72.9%和69.32% 。
此外 , 武装押运 , 需要的“硬条件”也不少 。
武装押运属于保安行业的一个分支 , 具体的体现为民间的保安公司 。但普通的保安公司要取得武装押运的资质却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程序 。从事武装押运的人员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保安公司所在地的普通应聘者 , 二是退转军人 。保安公司必须按照相关规定 , 先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 方可上岗 。
另外 , 由于武装押运的对象主要是贵重物品或危险品等 , 所以相关的保安公司一般都对从业人员配备有相应的武备(如:防弹衣、头盔、霰弹枪等) , 以防备突发状况 。招股书显示 , 安邦护卫拥有1.6万余名员工、2100余辆押运车辆、3200余支防暴枪 。
安邦护卫实力雄厚 , 但也并非没有烦恼 。
目前 , 绝大多数从事押运服务的安保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 , 就是画地而治 , 仅限于本地区的行政区域内 , 难以形成规模发展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据统计 , 国内有超过300家地级市押运企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 , “银行押运市场被各地瓜分 , 形成了我也不出去 , 你也别想进来的现状 。”这使得各地押运企业获取了垄断红利 , 但又困于围城 。
安邦护卫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浙江省 , 2021年6月底 , 押运业务在浙江省内的覆盖率超过70%  。而近几年拓展的综合安防、应急业务也是依托现有的守押队伍 , 业务区域仍限于浙江省 。可以看出 , 安邦护卫拓展省外市场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
除此之外 , 押运处于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 , 整体科技含量较低 , 不仅人工成本高 , 也容易因人为操作和突发状况引发资本损失 。
02、背后藏着三家浙江国资伴随安邦护卫申报上市 , 其背后的投资方也浮出水面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在安邦护卫背后有三家浙江国有资本的身影 。
投稿|3家浙江国资组团,投出一个武装押运IPO
文章图片

从公司发展历程看 , 在安邦护卫成立最初 , 出资人为浙江庆华饭店和浙江金盾服务中心共同出资 。直到8年后的2014年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浙江安邦护卫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划转有关事项的复函》 , 同意将安邦集团有限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浙江省国资委持有 , 由浙江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目前 , 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持有安邦护卫55.8%的股权 , 而国资公司又100%由浙江省国资委持股 , 因此浙江省国资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外 , 中电海康和财开公司分别持股18.0%和6.20% , 均为国有公司 。
此外 , 作为安邦护卫投资方之一的中电海康也是一家国有企业 。
公开资料显示 , 中电海康是坐落在杭州的国有企业 。中电海康拥有海康威视和凤凰光学两家上市公司 , 还拥有一家国家一类研究所、多个专业化业务单元以及一个成果转移转化和双创平台 , 成员单位已达十余家 , 涵盖智慧城市、高端存储芯片、数字安防、数字存储、智能控制、机器人、智能照明、光学仪器等业务 。
浙江国资企业 , 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力 。
【投稿|3家浙江国资组团,投出一个武装押运IPO】以安邦护卫的大股东浙江省国有资本有限公司为例 , 作为国资投资平台 , 浙江国有资本共对外投资22只基金 , 涉及浙江浙盐资本、浙商创投、浙江富浙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而浙江富浙集成电路也是大基金二期的LP 。
直投业务中 , 浙江国有资本也积极出手 。天味食品、金龙鱼、中国盐业、浙江产权交易所等均是其投资案例 。从投资轮次上看 , 天味食品、金龙鱼为上市后定增介入;中国盐业于2019年展开股权融资 , 浙江国有资本与一众国有资本如四川发展、国新央企、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等一同进入 。
纵览浙江全省 , 创投机构发展迅猛 , 据不完全统计 , 浙江省各类以“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名义存在的创投机构近2000家 , 包括梅花创投、普华资本 , 浙商创投、华睿投资、阿里巴巴、头头是道、银杏谷资本、道生资本、蚂蚁金服、元璟资本、凯泰资本、博将资本等众多知名市场化VC/PE机构 。在国资方面 , 也有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等为代表的国资背景机构 。
不仅是浙江 ,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 正在市场上占据更强的地位 。
03、国资搞投资 , 雄厚大手笔近年来 , 国有资本在投资方面大放异彩 。
一方面 , 国有资本资金雄厚 , 在资管新规、疫情、市场波动之下 , 已经成为市场上LP主力资金 。
数据显示 , 目前 , 市面上超过100亿规模的大基金 , 全都是由国资背景的基金管理人管理 。而这个数字 , 在2019年时 , 占比为82% 。疫情后 , 百亿规模基金清单中皆为清一色国资背景 。
另一方面 ,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 国资企业也在寻求更规范的资本运作以及第二业务增长曲线 。
近期 , 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 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进行了调整优化 。
《通知》明确 , 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这意味着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作、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展模式更加定型 。
此外 , 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机集团、中铝集团、中国远洋海运、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通用技术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和中广核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 。
比如 , 国投集团强调“小总部、大产业”的概念 , 把资本经营与资产管理经营分开 , 搭建了“总部、子公司、投资公司”的三级架构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近两年 , 国投集团参与了元声象素、海南人才、北京国聘的早期投资 , 并参与了中曼石油、苏奥传感、中国移动、振华股份、永冠股份的定增 。
事实上 , 国资资本最初大多以LP的身份切入投资市场 , 通过多年投资经验和积累的大量项目数据 , 逐渐开始对企业进行直投 。
一个典型就是国资VC国中资本 , 据公开报道显示 , 国中资本已经累计投出173个项目 , 20个IPO , 另外还有10个项目并购退出 , 一期基金IRR超过33% 。
越来越强的投资手感 , 让原本保守的国资VC开始投向更早期 。IT桔子数据显示 , 2016年~2018年是国资天使投资的辉煌时刻;其中 , 在2017年 , 国资机构仅天使阶段就出手了81次 。
从参与的投资金额来看 , 2021年是国资机构参与天使阶段金额最高的年份 , 约16.87亿元 , 是2016年高峰期的2倍 。主要原因是大额天使投资交易的频现 。
在投资偏好方面 , 国资机构更加偏爱先进制造业 , 比如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投资 , 这一方向上 , 仅过去一年 , 就发生了233 起 , 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 81起 , 增幅 53%;其次是医疗健康行业 , 投资事件有 147 起 , 同比增加了 20 起 , 增幅 16%;再次是企业服务行业 , 投资事件数有 95 起 , 同比增加了 20 起 , 增幅为27% 。以上三大行业合计占国资 2021 年整体投资事件的比例为 78% 。在剩余的 22% 中 , 除智能硬件、汽车交通、生产制造、金融外 , 其余行业的投资事件均不足 10 起 。
在直投方面 , 大胆投向天使轮 , 在母基金层面 , 国资LP们也已布局多年 。有雄厚资本作为支撑 , 有产业背景蓄能 , 未来今年的IPO项目背后 , 势必将出现更多国资投资机构的身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