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人的力量,突破集体的枷锁

徐尧互联网数据分析师&跨界艺术家
给大家带来的第一篇读书分享,来自两本描写黑奴逃亡的小说:《地下铁道》&《为奴十二年》。
我尝试用简短的文字去回忆这段重构的历史,带领大家走入主人翁少女科拉和中年男子所罗门·诺萨普当初的世界。
用个人的力量,突破集体的枷锁
文章图片

有人生来为奴,有人后天受禁;
一个无知少女,一个文艺男性;
不同的起点和出身,相同的悲惨和遭遇;
他们像突然交织在一起的篇章,共同经历奴隶主的残酷、同伴的嫉妒、迟到的帮助,一起忍受侮辱、鞭打、孤独、长久的饥饿、与死神的亲密接触;
他们曾绝望、曾无助、曾一无所有,但始终未放弃奔跑和逃亡;
科拉一直置身于“地下铁道”的行动中——一个营救黑奴的组织,即使一次次被摧毁,朋友一个个死去;
所罗门相信他的家人和老友会来营救,所以不断写信求助,即使一次次被欺骗、被出卖。
故事的结局都很美好,主角都实现了看似的自由。
看完两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对奴隶主的憎恨,不是对主人翁最终逃脱魔掌的庆幸,而是久久难以抹去的心酸。
若干年后,林肯在那场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呼吁“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接生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她受孕于自由的理念,并献身于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理想。”
若干年前,有无数的黑人在蓄奴州惨遭虐杀,在自由州被拐卖。即使你拿到了唯一的机会——自由人证明,往往只是无力的一张纸,可以被撕毁、被否认。
正如书中所说“在无望的逆境中寻找生机,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光明”。
“无望”、“黑暗”,而已。
两本书的翻译确实都很一般,但我很喜欢豆瓣上一位书友的点评——“读来让人伤心不已,书的内容已经足以让人忽略翻译,读完后,脑海中流淌的皆是酸涩,至于翻译如何、作者文笔如何,都成为渺茫的背景。”
后记:很担心写成鸡汤,但故事本身对个人行动的启发,思前想后,确实很少。
凌晨一点,我在书评中写下:
为奴十二年,受难仍知感恩;
牢记那段惨痛,但让更多宽恕和爱存乎于世;
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欺骗和伤害之后,还能保持信任和爱的能力;
【用个人的力量,突破集体的枷锁】Life is a single trip. Cherish and enjoy i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