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划分城乡 如何 城乡划分,国家统计用区代码城乡划分

城镇划分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政府统计部门以我国城镇的建制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认定的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和类似的村级区域为对象,以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和与周边的联系为依据,对城镇和村庄进行认定 。包括城市地区和城镇 。城市地区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社区)区域和与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及其他设施相连接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其他区域 。乡镇是指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特殊区域,与市区及其他区域以外的镇所辖的居委会(社区)、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相连接 。城乡划分采用城乡属性判断法,即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元的城乡属性,再根据其统计面积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村级单元的城乡类别 。城乡属性分为乡镇级属性和村级属性 。(1)乡镇属性乡镇属性是判断城区和城镇的主要依据 。乡镇级属性分为以下三类:(1)县级政府驻地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镇级区域 。(2)连通乡镇级地区指县级政府驻地实际建设与辖区内乡镇级驻地连通时的连通乡镇级地区 。(三)其他乡级地区,是指除县级政府驻地和连接地以外的乡级地区 。(二)村级属性村级属性是村和居委会判断城乡的主要依据 。村级属性分为以下九类: (一)乡级政府驻地,是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类似乡级单位管理机构所在地的村级区域 。(2)完全连通的村级区域,是指乡镇政府驻地实际建设与辖区内的村级区域相连,且相连的村级区域内无农用地时完全连通的村级区域 。(三)部分连接的村级区域,是指乡镇级政府驻地实际建设与辖区内的村级驻地连接时部分连接的村级区域,连接的村级区域保留农用地 。(4)与其他设区市完全相连的村级区域,是指当村级单元与其他区域的市辖区、市政府站、街道站实际建设相连,且相连的村级区域内无农用地时,村级单元的区域与其他设区市完全相连 。(5)与其他设区市相连的村级区域,是指村级单位与其他区域的市辖区、市政府站或街道站实际建设相连,且相连的村级区域保留农用地时,村级单位与其他设区市相连 。(6)与其他城镇完全相连的村级区域,是指当村级单位与城镇政府驻地在城市外的实际建设相连,且相连的村级区域内无农用地时,村级单位区域与其他城镇完全相连 。(7)与其他镇相连的村级区域是指村级单位与镇政府驻地以外的实际建设相连的区域
《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336000和《统计用区划代码》(以下简称《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范围规定了2009年我国乡、镇、街道及类似乡镇一级单位、村委会、居民 。《区划和城乡代码》的划分范围《区划和城乡代码》主要依据《区划和城乡代码》以及国务院和民政部批准的行政区划变更 。在此基础上,对所有乡镇级和村级区域进行划分和编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适用范围《区划和城乡代码》适用于各种统计调查和城乡管理 。目前《区划和城乡代码》主要用于一般调查、常规统计调查和一些专项调查;《统计用区划代码》主要用于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城乡住户调查等涉及城乡划分的统计调查 。《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文件编制依据本代码根据以下文件编制:3354国务院行政区划调整文件3354民政部行政区划调整文件335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文件335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统计区划代码和城乡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字[2009 《区划和城乡代码》编制方法在《区划和城乡代码》的编制中,1-6位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直接采用《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 。统计用的7-12位划分代码由统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编制 。编制乡镇代码和村代码时,代码值范围分别为001至599 。凡民政部门确认的乡镇单位和村单位,代码值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乡镇单位和村单位,代码值为400-599,其中,498和598不包括在内 。如果乡镇级单位下没有村级单位,则需要一个代码为498或598的虚拟村级单位 。在《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的编制中,为了保证城乡分类代码的准确性和编码工作不受人为干扰,增加了两个城乡属性代码,由各地统计局的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统计区划代码和城乡属性代码的手工编制,而三个城乡分类代码由系统转换生成,而不是手工编制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核实调整乡镇村区 。
划代码;第二步,判断乡、村两级地域的城乡属性;第三步,编制2位城乡属性代码;第四步,根据12位区划代码和2位城乡属性代码,在《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管理系统》中转换生成城乡分类代码 。《区划和城乡代码》的结构(一)《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结构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结构采用五层12位数字表示 。按层次分别表示: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地级市、地区)、县级(县、县级市、市辖区)、乡级(乡、镇、街道、类似乡级单位)、村级(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类似村民委员会、类似居民委员会) 。各层代码由左起表示:123456789101112□□□□□□□□□□□□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1、2位表示省级码段3、4位表示地级码段5、6位表示县级码段7~9位表示乡级码段10~12位表示村级码段(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的结构 。《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由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分类代码两部分组成,共15位数字 。左起1~12位表示统计用区划代码,13~15位表示城乡分类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的结构为:123456789101112131415□□□□□□□□□□□□—□□□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分类代码111表示主城区112表示城乡结合区121表示镇中心区122表示镇乡结合区123表示特殊区域210表示乡中心区220表示村庄城乡分类代码第13位为1,表示城镇;第13位为2,表示乡村 。《区划和城乡代码》对统计工作的意义《区划和城乡代码》广泛应用于各项统计调查和城乡管理工作,它对统计工作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我国统计标准化建设 。《区划和城乡代码》是继《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国家统计局第13号局令)之后,又一部以国家统计局令发布的统计分类标准 。它的发布对于完善统计标准体系、推动统计标准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统一、规范各专业、各部门的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长期以来,我国缺少统一的村级区域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这造成各专业、各部门间的基层汇总数据无法衔接,城乡划分资料无法对比 。此次国家统计局颁布《区划和城乡代码》,不仅统一了各项普查、常规调查、专项调查的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还将逐步规范各部门的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三是为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打下基础 。《区划和城乡代码》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代码标准,也是建立数据平台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此次出台《区划和城乡代码》,将在推动各专业统一使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的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为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打下基础 。《区划和城乡代码》的编制对象《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编制对象分为两种:其一,乡级区域,包括民政部门认可的乡、镇、街道,以及民政部未认可的类似乡级区域 。类似乡级区域主要是开发区、工矿区、农场、林场等区域 。其二,村级地域,包括民政部门认可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以及民政部门未认可的类似村级地域 。类似村级地域主要是工矿区的家属社区、科研单位的居民社区,以及农场生活区等地域 。《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的编制对象主要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以及类似居委会地域和类似村委会地域 。《区划和城乡代码》的更新与维护为了确保各部门、各专业、各地区使用最新的《区划和城乡代码》,国家统计局负责设计管理的部门将每年对《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统一进行更新、维护,再将调整后的新代码库提供给各部门、各专业和各地区使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城乡分类是什么意思?为了便于城乡分类统计,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了城乡划分标准,并规定了对应的城乡分类代码,代码是划分城乡的重要标识和依据,每个乡级(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级(村、社区居委会)都有对应的城乡分类代码 。以下是节选:一、划分方法:城乡划分采用城乡属性判断法进行划分,即先根据实际建设判断村级单位(村、社区居委会)的城乡属性,再根据村级单位所在的统计区域和城乡属性,综合判断出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别 。二、城乡分类与代码根据《规定》,统计上划分城乡的类别分为:100城镇110-城区111–主城区112–城乡结合区120-镇区121–镇中心区122–镇乡结合区123–特殊区域200乡村210-乡中心区220-村庄

中国怎样划分城乡 如何 城乡划分,国家统计用区代码城乡划分

文章插图
我国是如何划分省市城乡等级的这是个历史性的问题 。基本是沿用照元朝那是制定的省级制 。元朝是我们最初使用省级制的朝代 。
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排名评定和等级划分依据:1、政治地位,2、经济实力,3、城市规模,4、区域辐射力 。一线城市大约5个,二线城市大约15个,三线城市大约20个,四线城市大约110个,共计大约150个 。【一线城市】:5个一线强(2个):北京、上海(直辖市,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经济中心,无争议);一线弱(2个):广州、深圳(南粤双雄,副省级城市,广州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省会,深圳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实力旗鼓相当,公认一线);准一线(1个):天津(直辖市,原本属于二线强,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极快,步入准一线);【二线城市】:14个,以上共计19个二线强(10个):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都属于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省会);重庆(直辖市);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城市);青岛、大连、宁波(三个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二线弱(5个):济南、哈尔滨、长春(剩下的三个作为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厦门(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规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弱);【三线城市】:21个,以上共计40个三线强(8个):长沙、郑州、福州(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此处起,以下皆为地级市);乌鲁木齐、昆明(省会,国家重点发展的边疆国际化城市);兰州(省会,西北重工业城市、兰州军区);苏州、无锡(最发达的两个非省会地级市);三线弱(7个):南昌、贵阳、南宁、合肥、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七个实力相当的省会城市);准三线(6个):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经济强市);唐山(环渤海重工业大城市);烟台(环渤海重要港口、经济强市);泉州(闽南经济中心城市);包头(重工业大城市);【四线城市】:108个,以上共计148个四线强(19个):银川、西宁、海口(三个省会城市)、洛阳、南通、常州、徐州、潍坊、淄博、绍兴、温州、台州、大庆、鞍山、中山、珠海、汕头、吉林、柳州;四线中(41个):拉萨(西藏自治区首府,省会城市,经济最落后省份)、保定、邯郸、秦皇岛、沧州、鄂尔多斯、东营、威海、济宁、临沂、德州、滨州、泰安、湖州、嘉兴、金华、泰州、镇江、盐城、扬州、桂林、惠州、湛江、江门、茂名、株洲、岳阳、衡阳、宝鸡、宜昌、襄樊、开封、许昌、平顶山、赣州、九江、芜湖、绵阳、齐齐哈尔、牡丹江、抚顺;四线弱(48个):本溪、丹东、辽阳、锦州、营口、承德、廊坊、邢台、大同、榆林、延安、天水、克拉玛依、喀什、石河子、南阳、濮阳、安阳、焦作、新乡、日照、聊城、枣庄、蚌埠、淮南、马鞍山、连云港、淮安、丽水、衢州、荆州、安庆、景德镇、新余、湘潭、常德、郴州、漳州、清远、揭阳、梅州、肇庆、玉林、北海、德阳、宜宾、遵义、大理;【五线城市】:大约550个剩余的所有城市,大约180个地级市,县级市大约370个,共计大约550个 。—————————————————————-【常见说法】国内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演变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 。常规的指标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发展与规模(建设水平、人口面积等)、辐射力与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等 。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简称北上广深 。这几个城市在金融、商贸、服务、科技、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方面都高居中国大陆前四,也是中国社科院与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大陆地区城市综合实力排行前四强 。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引领整个中国大陆的发展 。另一说法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即四大直辖市 。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仅仅考虑了城市的行政级别,不科学 。【中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五个: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 。重庆曾经是计划单列市,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 。
中国怎样划分城乡 如何 城乡划分,国家统计用区代码城乡划分

文章插图
城市大小如何划分城市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但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不同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等级划分标准不同 。我国将城市分为四类: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扩展资料:标准调整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符合国情发展实际,我国对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过多次调整 。1955年国家建委《关于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几个问题的报告》首次提出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 。即“五十万人口以上为大城市,五十万人以下、二十万人以上为中等城市,二十万人口以下的为小城市”,此后直到1980年国家建委修订的《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又对城市划定标准进行了调整,重点将城市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命名为特大城市 。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又回归到1955年的标准,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在明确1984年标准的基础上,指出城市规模按照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计算 。但2008年该法废止 。取而代之《城乡规划法》并没有对城市规模加以界定 。国家近期颁布的文件中,己经具有初步调整的迹象 。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均己使用现行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中国怎样划分城乡 如何 城乡划分,国家统计用区代码城乡划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