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文 | 读娱 , 作者 | 小八
前有王心凌男孩 , 后有苏有朋女孩 。
尽管《披荆斩棘》中不少哥哥带来了以情怀杀为特色的初舞台 , 但绝大多部分的话题都在高国民度的苏有朋身上 。就这样 , 被押宝的苏有朋走上了复刻王心凌的翻红之路 。
从#躲过王心凌躲不过苏有朋#到#看到苏有朋后突然就理解了# , 苏有朋连带王心凌相关的词条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 , “苏有朋女孩”也随之成团 。在此基础之上 , #苏有朋会是下一个王心凌吗#这一话题便引发热议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苏有朋会是下一个王心凌吗#这一前置议题的出现 , 瞬间盘活了网友们的讨论欲 , 在众说纷纭间主要分裂出三种态度——
有网友表示肯定但不支持:“会也不奇怪 , 但没必要 。毕竟不是沉寂多年忽然回归的人 , 蛙哥和杜飞已经过了20多年的暑假了 , 国民度摆在这里” , 也有网友表示持否定态度:“我感觉并不会 。毕竟苏有朋是是作为小虎队团员而火的 , 受欢迎的是爸妈那辈比较多 。而王心凌是solo , 受欢迎的是从我爸妈那辈到我这辈 , 范围更广 , 而且还是个人型的了”;还有网友抵抗个体之间的比较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谁都不会成为第二个谁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围绕苏有朋所展开的话题背后 , 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披荆斩棘》当前的热度 ,  也一定程度折射出了该节目与《乘风破浪》之间所隐藏的种种问题 , 或将成为掀起平台争议的导火索 。
苏有朋与王心凌的“同与不同”在《披荆斩棘》中 , 苏有朋以小虎队当年虎年之约的情怀开启初舞台 , 在《爱》与《红蜻蜓》的互动演唱中将现场氛围推至高点 。除了初舞台所引发的热议之外 , 更多的还是将苏有朋对标《乘风破浪》的“流量担当”王心凌 。毕竟在《乘风破浪》的舞台上 , 王心凌凭借初舞台《爱你》现象级出圈后 , 一路人气高涨直至总冠军 , 成为了今年度翻红艺人的典型代表 , 苏有朋与之进行话题联动 , 能够借势带动节目相关的话题 。
从选歌角度来讲 , 王心凌与苏有朋所选择的均是个人代表的经典曲目 。
前者在初舞台上选择的是成名曲《爱你》 , 于2004年发行 , 并多次出现在近年的综艺节目中 , 在长短视频都有不错的影响力 , 随着王心凌成功唤醒了不少“王心凌男孩” , 影响力甚至一度影响到了芒果超媒的股价 。
后者所选择的歌曲则是在90年代初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 《红蜻蜓》是“小虎队”1990年发行的专辑的同名主打曲 , 当年荣获“金曲龙虎榜”夏季总排行冠军 , 《爱》则是同名专辑主打歌获得了1991年“金曲龙虎榜”年度总排行亚军及秋季总排行冠军 , 这一系列的金曲沉淀了庞大的粉丝基数 , 但从昔日的卡带粉丝转换为当代的网络流量 , “苏有朋女孩”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
虽然二者都是走的情怀路线 , 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明显不同 , 与“王心凌男孩”同时出现的 , 还有大量跟跳《爱你》的短视频持续刷屏 。如今“苏有朋女孩”的热搜词出来了 , 既没有像《爱你》那样形成全民参与的刷屏级的效果 , 也没有其他的跟风行为 , 给人一种徒有虚名的感觉 。
在怀旧路线之外 , 苏有朋还因《左耳》当年的选角面试获得了一波新热度 。这是源于同样参加《披荆斩棘》的张云龙因当年面试《左耳》男三号被刷 , 借机在节目中找到苏有朋“复仇” , 外加此前杨紫在《中餐厅》也聊过同样的话题 , 二者叠加之下 , 衍生出了#苏有朋的左耳刷掉了多少人#、#到底有多少明星面试过左耳#等无关痛痒的话题 , 之于苏有朋本身没有太多益处 , 顶多就是增加一点曝光度罢了 。
就在这样的“同与不同”之间 , 可以看出 , 怀旧营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 并非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 情怀杀的出圈效果更是可遇不可求 。虽说苏有朋在《披荆斩棘》的前途还属未知 , 但当下可以肯定的是 , “苏有朋女孩”的社会影响力尚未爆发 。
为什么说苏有朋难成王心凌?小虎队已经不是第一次贩卖情怀了 。早在2020年 , 小虎队成员陈志朋便上了《追光吧哥哥》 , 初舞台以情怀融合潮流的形式 , 带来了歌曲串烧《青苹果乐园+卡路里》 , 其间的话题也主打回忆杀 , 但因wink被指油腻之后 , 陈志朋后续在节目中的话题以减肥为主 , 最终以减重24斤的成绩发酵出了新的话题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此番苏有朋参加同类节目 , 仍以小虎队为流量密码 , 在内容创意上稍有重复 , 但其因个人状态保持较好 , 而广受称赞 。相较而言 , 苏有朋在外形、表演以及大众口碑层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 但要想超越陈志朋的同时 , 并达到王心凌那样全民出圈的程度 , 还有一定的差距 。
之所以苏有朋达到王心凌的翻红效果 , 一方面在于受众年龄段的不同 , 情怀共鸣可遇不可求的效果或难企及 。王心凌凭借《爱你》在2004年开始走红 , 昔日的粉丝已经成长为网络冲浪的主力 , 而在90年代初发行的《红蜻蜓》《爱》这两首歌的受众大都是70后、80后 , 甚至还有粉丝在评论区自我调侃 , 小虎队曾经的歌迷已经在家带孙子了 , 而这一年龄段的观众在网络上创作度、活跃度难以企及《爱你》的粉丝群体 。
此外 , 《披荆斩棘》的核心用户与小虎队的粉丝画像也不相匹配 , 很难凭借节目影响力调动相应粉丝群体的注意力 。根据艺恩娱数的数据显示 , 《披荆斩棘》29岁以下用户占比63.71% , 对于这一龄段的核心受众而言 , 小虎队还不如近年因表情包而翻红的五阿哥和杜飞深入人心 。其实 , 苏有朋深谙这一点 , 在微博上官宣参加节目时 , 还用上了五阿哥的表情包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苏有朋在跨界演员之后 , 在内地发展了十多年 , 出演了《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老房有喜》《倚天屠龙记》《风声》等多部影视剧 , 后来跨界成为导演 , 先后带来了《左耳》《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部票房不错的电影 , 还参加了《中餐厅》《创造营2019》《了不起的舞社》《天赐的声音》等多部人气综艺 。
尽管近十年来 , 苏有朋在内地的演艺事业脚步放缓 , 但凭借着上综艺节目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曝光度 。相对于早年间事业发展不顺、处于半隐退状态的王心凌而言 , 苏有朋之于大众来说 , 缺少了几分久违感与神秘感 , 即便是《红蜻蜓》《爱》能在观众掀起阵阵波澜 , 但最终也难逃曲终人散的结局 。
除了个人的原因之外 , 也有外部的原因 。在怀旧之余 , 观众更爱追新 。近年 , 剧抛老公已是不少观众追剧的习惯 。今年以来 , 因《开端》而火的白敬亭 , 因《猎罪图鉴》而火的檀健次、因《梦华录》而火的陈晓、因《苍兰诀》而火的王鹤棣皆是典型的例子 。尽管苏有朋凭借五阿哥、杜飞、张无忌等角色自带光环与情怀 , 但之于整个男艺人市场并不具有稀缺性以及不可替换性 , 最终也不过是内娱情怀风暴里的一粒棋子罢了 。
从刘畊宏女孩到王心凌男孩 , 再到苏有朋女孩 , 艺人营销似乎进入了套模板的怪圈 , 但这一套路并不适合所有人 。对于高国民度却缺乏神秘感、新鲜度的苏有朋而言 , 以小虎哥的金曲开启初舞台在获得情怀红利之后 , 接下来的赛程里 , 更多的还是要靠个人的人格魅力与唱跳实力来获得观众的青睐 , 让我们见证古早偶像的“二次转型” 。
复刻王心凌的营销路线 , 坐实《乘风破浪》“招娣之说”在苏有朋复刻王心凌的营销路线背后 , 有网友认为《乘风破浪》系列节目如内容实验品一般 , 所沉淀的内容制作、艺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 , 都应用到了《披荆斩棘》的制作与营销中 ,  正好与此前的“招娣梗”相对应 。
还记得在7月初 , 总导演吴梦知在微博发文分享了《乘风破浪》与《披荆斩棘》幕后的故事 , 表示自己在去开了13个小时“哥哥”的制作会 , 拜托另外一位导演盯“姐姐” , 结果最后发现对方仍在开哥哥的策划会 。为此 , 网友们将《乘风破浪》调侃为《乘风破浪的招娣》 , 质疑芒果TV是“重男轻女” 。而芒果TV原本就是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平台 , 因“重男轻女”的行为得罪了一波忠实用户 , 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随着《披荆斩棘》的播出 , 当网友看到阵容、舞美、剪辑比《乘风破浪》更为用心 , 认为进一步坐实了“招娣之说” , 表示:“笑死掉 , 乘风破浪才结束不久立马开播披荆斩棘 , 像极了刚把女儿嫁出去收到彩礼 , 立马给儿子娶媳妇的爹妈” , 还有网友开始抵制《披荆斩棘》 , 表示“因为乘风破浪的招娣 , 拒看顺风顺水的哥哥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从吴梦知的微博内容到节目的正式上线 , 给人一种先是坦然告知大众平台内部在“重男轻女”的事实 , 然后再以实际行动演示如何“重男轻女” 。
其实 , 不止于节目本身品质的差异 , 就连两档节目的售后都大相径庭 。还记得在《乘风破浪》总决赛时 , 那英的一句“成团没什么用”登上了热搜 。之所以这么说 , 是源于《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在成团之后并无任何售后合体安排 , 可以说是成团即解散 。而哥哥们的待遇大不一样 , 《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收官之后 , 不仅带来了陈小春、张智霖、张晋、张淇、李承铉担任常驻嘉宾的励志职业体验真人秀《我们的滚烫人生》 , 还为大湾区的哥哥们定制了港风美食综艺《大湾仔的夜》 。
投稿|“苏有朋”复刻“王心凌”,进一步坐实“招娣说”?
文章图片

两相对比间 ,  哥哥的确在各个方面上受到了平台内部的优待 , 将《乘风破浪》与《披荆斩棘》之间的问题上升到了性别关系上 , 精准地在当前观众的雷点上蹦迪 。受《乘风破浪》的启发 , 推出《披荆斩棘》 , 原本是内容行业良性循环的一大见证 , 如今却因“端水问题”衍生出种种争议 , 主动为节目增添了一笔“黑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