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的反例

妈妈今天准备不上班在家看着我,我无语地望望她说自己还要去上班,不会怎么样的,大不了把公司的桌子掀了,当然不会啦,我是优雅的职场女性啊。
尽管成绩快下来了,心慌慌的,但是不至于跳楼啊。
这就突然想起前两天写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文章,当时我想不出有什么反例。
现在有了。
当你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付出太多,倾注了大部分心血时,想让你轻易放手就没那么容易了。
人在心理上会有一个奇怪的反差:得不到的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轻松拥有一样东西时候,给的越多,越不知道珍惜。这就是zuo。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辛苦追求的东西当然不存在“边际”这个概念。因为都没得到手,就不必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物所带来的效用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增是和沉没成本或者机会成本相关联,与人的心理有关的反常现象。
沉没成本,简而言之就是覆水难收,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投入的成本在未来没有机会通过获得收益来弥补。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事情所放弃的使用同一资源和时间所获得的最大收益。100块钱买了零食,机会成本可能就是失去自己将100块买入货币基金里面的几毛钱收益。
废话完了。边际效用递增和边际效用递减不同的是,后者是接受者,前者是付出者。付出者从开始就对付出的对象有一定的期望回报值,比如父母在孩子教育基金上的投入和与他们对孩子考上名校,成为一个“体面”的人的期望成正向关系,投入的越多,期望越大。
怎么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联系起来了呢?
比方说孩子很顽劣,整日厮混,尽管费劲脑筋把他送进最好的教育环境里依旧没有起色,最糟糕的是他还天天给父母添麻烦,没有悔改,令父母心碎不已,那么之前的教育支出都成为了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与其养这样一个孩子,不如拿这笔钱去投资别的,或者拿去做慈善和捐助。把这笔教育基金和投入的时间和心血放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呢?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还是有利于分散风险的。
尽管有了如此大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父母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你就不能出息点么,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依然在孩子身上付出很多。一来别无选择,只有一个孩子,还有就是你是我的孩子,再不好,我永远都爱你。仍抱着孩子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所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回到开头。我为考研付出很多,身心疲惫,家长担心,一年的大好时光,机会成本得多大啊。我当然不希望这些都成了沉没成本,只是越投入边际效用期望越大,这几天我快要崩溃了。
【边际效用的反例】诶呀,洗洗睡了,晚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