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枯枝败叶》

兴许很多热衷马尔克斯小说的读者都会意识到,孤独是马尔克斯小说中一个恒久不变的重要主题。而这本《枯枝败叶》,几乎可以被称为《百年孤独》的“雏形”一书,其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大夫,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孤独地来到马孔多,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默默前行。在后来的二十五年,人们对他的厌恶、恐惧和排斥的情绪越发加深,也使得大夫感受到越发浓烈的侵蚀骨髓的孤独之感。正是在这种无望痛苦的孤独之中,大夫独自一人在家中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于大夫这一生孤独的悲惨命运,我倒不想添加太多笔墨。我更想谈的,是上校和大夫之间的友情,和整本小说的暗线——“枯枝败叶”。
在我看来,上校之所以帮助大夫,还是有挺多原因的。正因为他真心诚意地去接触大夫,并且试图同大夫进行诚挚的交谈,他才能了解大夫的性格,以及他孤独的秘密,才会同情和怜悯大夫。正是出于这份真正的理解和关怀,上校才会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对大夫好,才会不顾马孔多全镇居民的反对,坚持为死去的大夫下葬,并且在镇长面前掷地有声地申明上校是自己的朋友。
上校这份敢于违背主流的行善的勇气,正是值得任何一个人学习的。从前,参与纳粹大屠杀的军人,不敢坚持善良与正义,却盲目地顺从上级毫无人道的命令。正正是他们在这方面的懦弱,让无数无辜的犹太人死于非命。似乎权威的力量和群体渲染的力量总是如此强大,足以让每一个人丧失自己的理智,激情澎湃地、抛却理性地,去从事这些曾经自认为恶劣的、违背人道的行径。世上从来不缺少那些意志软弱、听风是雨的墙头草,少的却是像少校这样,内心坚定,永不背叛自己的原则的勇者。
再者,我认为上校对大夫好,不仅仅是因为对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嘱托的重视。那封信件,也许早就随着流逝的时光逐渐地淡出上校的脑海,以至于直到大夫死后,上校这才想起那封推荐信。上校也曾无数次披露过的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认为为死去的大夫安葬是行善,是一件好事,所以他才会带着女儿伊莎贝尔来到此地。不仅如此,上校对大夫的关照,按照他的说法,更是出于一种默契但古怪的友情,出于一种基督徒的天职,一种身为人类的天然义务,也许还是出于对善良前妻的怀念。可惜的是,马孔多的居民在排斥大夫的二十多年中,从来没有像上校一样,衡量一下自己的良知,也不曾试图了解孤僻的大夫。大夫与小镇居民之间的隔阂,与其说是因为大夫的个性,还不如说是因为居民的冷漠、无情和不敢违抗主流的勇气。
再言之,在我看来,上校和大夫之间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理解和帮助,也正是因为一点,他们都是孤独的。如果说大夫的孤独就是因为他丑陋的外表和生来孤僻古怪的性情,那么上校的孤独则是因为不顾后果、违抗众意的对大夫施与帮助的行为。他们都因为各自的原因受到了马孔多整个城镇居民的鄙视和排斥,而这也使得这两颗孤独又渴求不孤独的心灵越发靠近,甚至到最后紧紧相依,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依靠。
其次,我想探讨一下“枯枝败叶”。我读第一遍时,因为读得太快太粗略,所以不能够明白其中所指。到读第二遍时,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倒也有幸隐约猜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所谓“枯枝败叶”,指的就是外来西方文明的涌入、侵扰。香蕉公司的到来和铁路的开通固然是给马孔多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和繁荣,甚至使得“无论多么不起眼的小买卖,在马孔多都能发大财”。但是在繁荣昌盛的表象之下,马孔多的居民却越发沉浸迷失在新鲜的外来事物之中,精神却变得越发贫瘠。他们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不由自主地沉浸于五花八门的乐趣之中,以至于渐渐迷失了自我。似乎在马孔多年青一代居民的眼中,过去不再重要,未来也是不再重要的,重要的却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于是,过往先辈们的拼搏精神被他们鄙夷地丢到垃圾堆,所谓未来的梦想也是不值一提的。
而与此同时,他们又被外来的人中渣滓所感染,渐渐地变得冷漠、无情、残酷,也越发缺乏宽容之心。而正是出于这种心态,他们才会恶意编造各种谎言诋毁大夫,即便这些谣言都不过是缺乏依据的空穴来风。他们并不理解大夫的孤独,于是便武断地做下论断,指定大夫是个怪胎,却不曾想过有人生来开朗乐观,有人生来孤僻封闭。这些差别本就是人间常见、简单的现象,却被马孔多的居民选择性地忽略。即使大夫努力做出改变,想要表现出通达人情、和蔼可亲的模样,人们也只是无情地嘲笑、中伤,把他当做隐僻良久的野兽而已。
而“枯枝败叶”最终也导致了马孔多一代居民的困惑和迷茫。在外来文明纷涌而入的狂暴浪潮之中,本乡人反而被外乡人抛弃和排挤,静默地归隐到社会的边边角角,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正是这种被排挤的感觉,以及外界纷繁事物的骚扰,马孔多的居民才会变得越发迷茫。
大夫在与上校的对话中也曾说道,“我不过是不愿意去想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到上帝存在,我感到不安;想到上帝不存在,我也感到不安。”其实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马孔多年青一代居民的心理状态,倒也是颇为合适的。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之下,他们感受到了信仰的缺失,也越发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因为似乎不管选择相信什么,都只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和迷茫的感觉。
等到“枯枝败叶”悄然远去,留给马孔多的却只是一个残破不堪的小镇。小镇发生的改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迅速衰退,还有人们越发困惑迷茫的心理。他们曾经太过依赖外来文明,等到外来文明毫无征兆地迅速遁去,他们却突然感到生活失去了所有的乐趣。到了现在,他们面前所能看见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一丝一毫的光明。他们满腔怒气无处发泄,只能慢慢地郁积在心中深处,演化为对生活的厌倦,还有对大夫的排斥和鄙视。
【评《枯枝败叶》】而在我看来,将衰落苍老的马孔多,还有其中那些迷茫困惑的居民,用一场前所未见的台风卷走、毁灭,倒也是上帝的仁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