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术训练营感受-Day1

本文核心观点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习惯养成活动-分身术训练营

背景

参加本活动最初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真正学习到一些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的方法和技巧,而永澄老师的课往往内容理论较深,要抓住精髓需要花不少的精力,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报名参加,是因为那颗一直渴望成长的心!
一、活动感想
在分身术训练营的第一天课程,永澄老师用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讲述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养成的五大风险,并用“自我觉察表”这个工具来实践,通过案例的讲解来给大家做示范,最后进行了课后答疑。本次课程的个人感受:
1.用问题来引导大家主动思考,带动学员的情绪,引起大家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讲手法
2.开篇列出提纲,明确目的、目标、做法、总结。课程结构逻辑清晰,让学员的学习和实践的效率得到保障
3.通过结构化的提问规则,来规范提问和解答的互动环节,不仅有利于学员们互相学习,还能慢慢培养学员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积极主动的特点贯穿始终。在整个过程中,出处体现着积极主动的特点,例如:老师认真回答学员的问题、学员们及时输出有质量的学习笔记、提出好问题,无处不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
5.结合案例来阐述理论,直接高效,使理论落地
转变观念,找到问题的本质,先从自我意愿的层面培养积极主动
【分身术训练营感受-Day1】 二、做不到积极主动的五个风险
强化小我——感性大于理性,逃避现状。
例如:这个事情我做不到,没办法,不能够。逃避责任,是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
推卸责任——只要不积极主动,就会出现推卸责任情况。
例如:都怪...,都是由于...不好,我才....
逃避现实——如果...就...,典型的逃避现实语句,从言语中就能直接看出风险。
例如:中国足球队解说,如果没有踢歪,这个球就进了。
简化思考——常常出现简化思考。一旦深度思考,小我就感受到压力,就要逃跑。
例如:这个事大概就是这样,;反正就这样了....
自我放弃——在意愿层面就放弃了抵抗,类似于破罐子破摔
例如:我就这样了,你怎么的;我没得救了,你不用管我了。
通过案例分析五大风险,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日常在处理问题时的无意识无能,通过识别这五大分险,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打好了基础
三、自我觉察表的应用原理
永澄老师曾讲过积极主动的四个层次:
意愿:表面上的积极主动。

资源:对外界,要拥有控制能力。要敢于主动索取资源,而不是被困在原地。

选择权:对于刺激和回应之间,要有能力做出选择,而不应该只有简单的应激反应。

自我决定:我知道我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自我决定,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决定。
自我觉察表这个工具,由确定风险来源类型,描述具体问题,找到外界刺激因素,说明无选择状态下的回应,应用BTAFE模型列出3种解决方案,选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案,利用思维编程的方式,调动主观能动性去直面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个工具表背后蕴含的多重含义:
利用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风险来源;
用甜面包热汤模型寻找到负面语言的触发器,找到破解方法;
建立任何风险都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案的意识;
利用if..then思维编程,来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通过自我承诺,来培养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四、自我觉察表实践感受


迅速提高了对语言的感知敏锐度。




当5类风险出现时,开始学着调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当出现情绪类问题时,开始提高检视和处理能力




开始学习和实践思维编程,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经过学习和训练后,从手足无措的小白,开始应该方法和工具,主动去解决问题,开始从有意识无能向有意识有能转化
五、第一天训练的作业


分身术训练营感受-Day1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