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文章图片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文章图片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文章图片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文章图片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文章图片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整个11月 , 似乎都是为了“双11”而存在的 。
今天早晨 , 是被快递电话吵醒的 。
我们的物流合作伙伴提醒说 , 待会儿有好几个快递要送上门 , 记得查收 。
顺便聊到这几天爆仓 , 再加上口罩原因 , 快递积压 , 他们已经熬了好几个通宵了 。
你看 , 三百六十行 , 行行都不容易 。
吃罢早餐后 , 便去拆快递了 。

各种面膜眼霜精华液 , 用堪比乘火箭的速度 , 飞到村姑陈手里 。
其中最快的一单 , 前一天晚上刚下单 , 第二天早上就到货了 。
李麻花一边拿着美工刀瞎划拉 , 一边赞叹道 , 啧啧 , 有实力的商家 , 都会发顺丰 , 早到早享受!
我会意一笑 , 附和她 , 没错没错 。
各位看官们 , 应该不会觉得我俩是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吧?
话说回来 , 大家“双11”的茶叶都收到了吗?欢迎来晒买家秀呀~

《2》
正在手忙脚乱的时候 , 有茶友来提问 。
小陈 , 双11我买了好多茶叶 , 几乎六大茶类都有 , 我该怎么保存?
这个问题 , 村姑陈很有发言权 。
那么 , 就用以往的存茶经验 , 来回答这位茶友的问题吧 。
第一 , 不要盲目依赖冰箱
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加工方式 , 分为了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
因为属性不同 , 储存方式也有区别 。
比如 , 有的茶类适合放在冰箱里冷藏 。
最典型的例子 , 就是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 。

它们需要利用低温 , 利用一定的湿度 , 保持自身的鲜嫩度 , 尽可能延续冲泡之后的鲜爽感 。
而有的茶类 , 只需要在常温下存放即可 。
像白茶、岩茶、红茶等茶类 , 都严厉拒绝冰箱潮湿冰箱的环境 。
由此可见 , 茶叶和人类 , 其实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
我们人觉得舒服的温度 , 不冷不热 , 对于茶叶而言 , 也是刚刚好的 。
盲目地存进冰箱里 , 只会让低温抑制氧化还原反应 , 让水汽干扰茶叶的正常储存 。
久而久之 , 受潮变质 , 生出怪味 。
所以 , 喜欢干燥的茶叶 , 还是让它们与水分隔离 , 老死不相往来吧 。

《3》
第二 , 不同茶类注意分门别类
有些茶友为了节省空间 , 会把所有的茶叶都放在一个箱子里 , 或者同一个柜子里 。
如果是在确保了各自密封的前提下 , 这样做并没有问题 。
但是 , 如果是开封以后 , 或者外包装比较单薄 , 有跑气风险的情况下 , 就不建议了 。
打个比方 , 出于方便 , 很多人会把平时要喝的茶叶 , 装在铁罐里 。
不同的铁罐里 , 装着不同的茶叶 。
一个是红茶 , 一个是白茶 , 一个是花茶 。
那么 , 考虑到铁罐的密封性有限 , 茶香会透过缝隙 , 缓缓散发到空气中去 。

假如是一个密封的环境 , 茶叶彼此间就会相互作用 , 从而出现串味的现象 。
白茶身上沾了些红茶的果香 , 红茶身上沾了些白茶的毫香 , 不伦不类 。
还有的人 , 喜欢收藏白茶饼和普洱饼 。
于是乎 , 便把它们统统都存放在紫砂罐里 。
暂且不提紫砂罐是否有利于茶叶的长期保存 , 单凭混合储存这一点 , 就知道这批茶叶凶多吉少了 。
真正有利于茶叶物质转化的团队陈化 , 应该是相同品类之间 。
【买了好多茶叶,几乎六大茶类都有,我该怎么保存?教你5个妙招!】而不同的品类 , 天生自带壁垒 , 无法攻克 。
强行融合 , 只会落得一个茶财两空的结果 。

《4》
第三 , 做好密封 , 切勿频繁开箱
这一点 , 是针对散装的茶叶 。
泡袋装的茶叶 , 因为已经用机器做好了密封 , 即开即喝 , 基本上不会受到外界水汽和异味的干扰 。
所以 , 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
频繁开箱这种行为 , 比较常见于适合长期储存的茶叶 , 如白茶和黑茶 。
对于它们俩而言 , 存茶市场持久战 。
不仅仅是三五年 , 七年 , 十年 , 甚至二十年 , 都是有可能的 。
而有些茶友在存茶的过程中 , 喜欢“边喝边存” 。

既能感受不同阶段的风味变化 , 又能亲自体验自己的劳动所得 , 很是惬意 。
不过 , 过度关心所造成的频繁开箱 , 却是导致茶叶变质发霉的元凶 。
要知道 , 在南方地区 , 空气中的水汽一直都很多 。
在开箱的时候 , 就会有水汽趁机进入到箱子内部 。
如果频率比较低 , 比如一个月取一次茶 , 或者半年开箱检查一次陈化状态 , 都是可行的 。
因为进入的水汽比较少 , 茶叶还是干燥的 , 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
可若是频率过高 , 一天一次 , 甚至一天好几次 。
那么 , 无疑是给了水汽可趁之机 , 不断地与茶叶接触 , 把它的含水量拉高 , 最终存出一堆怪味 。
即便是北方 , 空气干燥 , 也不应该频繁开箱 。
不论对于哪种茶类而言 , 想要保持自身的品质 , 密封都是关键 。

《5》
第四 , 避光防晒
人要防晒 , 茶也是 。
人要防晒 , 是因为担心紫外线太强 , 会晒黑晒伤 , 脸上长出晒斑 , 影响颜值 。
而茶叶要防晒 , 则是因为光线会降低自己的品质 。
不可否认 , 六大茶类在制作的过程中 , 基本都要萎凋走水 。
在此过程中 , 难免要接触到光线 。
比如 , 白茶中最高级的加工方式 , 就是日光萎凋 , 能够更好地排出水分 , 做出更鲜爽的风味 。
但成品的茶叶 , 就应该乖乖呆在密封的、暗无天日的地方 。
将茶叶置于光线下 , 即便不是太阳直射 , 也会让叶绿素分解 , 营养物质受损 。
因此 , 建议选用不透光、遮光性能好的东西存茶 。
用塑料袋、玻璃罐等透明的器皿储存茶叶 , 无疑是暴殄天物 , 浪费好茶叶 。

《6》
第五 , 离墙离地
很早很早之前 , 村姑陈还没入行 。
但因为福建人爱喝茶的习惯 , 也不乏去过各大茶城 。
于是发现 , 当时的年代 , 大家普遍还没有养成“存茶”的观念 。
买回家的茶叶 , 都是随时喝掉 , 喝完再买 。
用五位数买一斤茶叶 , 更是奢望 , 想都不敢想 。
大多数的口粮茶 , 都是装在大麻袋里 , 并且为了方便客人挑选 , 直接放在地上 。
有人进来买茶了 , 就直接称斤卖 。
可生活在福建这种沿海地区 , 一到回南天和梅雨季节 , 空气就潮湿的不得了 。
空气中仿佛能掐出水来 , 墙壁和地面更是挂上了大大小小的水珠 。
把茶叶贴在地板上 , 受潮变质 , 那是必然的了 。
如今 , 存茶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 密封防潮等一系列要求 , 也在茶圈中传开了 。
想要保证茶叶的品质 , 尽可能地延续风味 , 离墙离地 , 必不可少 。

《7》
最后 , 村姑陈还想提醒各位一句 。
不同的茶类 , 保质期不同 。
虽然过期的茶叶 , 不代表一定会变质变味 , 但香气滋味终究会有所下滑 。
所以 , 存茶的时候 , 不要一味地追求老茶 。
目前茶圈中公认的 , 能够越陈越香 , 越老越有价值的茶类 , 只有白茶和黑茶 。
至于绿茶、乌龙茶、红茶等 , 大家还是且喝且珍惜吧 。
最理智的做法 , 就是在保质期 , 也就是最佳品饮期内喝完 。
不必苦苦等待 , 耗尽青春 。
趁它还是风华正茂 , 去体验绝妙的香气和滋味 , 岂不美哉?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