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

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

文章图片

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

文章图片

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

文章图片

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

文章图片


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没有太多人生经历之前 , 所谓愁绪 , 的确有些强行 , 任何人都不例外 。
哪怕被誉为宋朝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 也同样如此 。 酒后写下的一首词 , 虽然精彩 , 却也成了少女学坏的借口 。

不成器的模仿《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杨雨博士谈李清照时 , 曾提及李清照好酒 , 人尽皆知 。 似乎也正是在醉酒之后 , 才能创作出佳作 。
虽说古代封建社会中 , 古人对女性的要求往往会更高 , 可李清照却从不在乎醉酒之后失了仪态 。
谁也不明白这种习惯究竟何时养成 , 但等到发现之时 , 已经成为李清照的一大特点 。

【李清照酒后写下一首词,虽然精彩,却也成了如今少女学坏的借口】后世少女模仿 , 甚至以李清照为借口:看 , 这么优秀的词人都如此洒脱、不羁 , 向她学习又有什么错误呢?
然而现如今的少女却忽略了一件事情 , 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 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
李清照那一代人 , 年仅十五六岁时就已经出嫁 。 反观现代少女 , 十五六岁正是上学的好时候 。 用旧时的特例来解释如今犯下的错误 , 怎么看都不合适 。
此外 , 李清照本人出生于书香门第 , 从小深受父亲影响 , 诗词文学无所不通 。

表面上是酒后求欢的豪放少女 , 实际上却是学富五车的才女 。 想要学习李清照的行为 , 至少也得有李清照的学识才对 。
有人曾说 , 人可以不读书 , 但不能不学习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可后人学习前人时 , 总不能一直学习前人的“过错” 。
就像李清照少女时写过的《点绛唇》 , 诗词中有:和羞走 , 倚门回首 , 却把青梅嗅 。 这样动人的词句 , 又有多少人写得出来呢 。

酒后的创作那么究竟是哪一句话 , 成了后世少女学坏的借口?答案应该是《如梦令》中的“沉醉不知归路” 。
被编入语文课本后 , 一些少女认为自己也完全可以沉醉不知归路 , 这才是青春最真实的写照 。
可李清照的本意 , 在完全没有参透的情况下就贸然使用 , 的确显得愚蠢 。 李清照的自由自在 , 又岂能成为少女离经叛道的理由 。
尤其是古人谈笑风生 , 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 少女们模仿的方向也完全不对 。

既然要以李清照为“借口” , 那不是更应创作出像李清照一样的诗句才对 。 古人的文学交流 , 何曾支持后世少女也沉醉不知归路 。
何况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 , 一味以前人留下的文学瑰宝作为自己做错事的借口 , 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一种错误 。
难道犯错被发现并即将被惩罚的时候 , 学子们还能坦然地对父母、老师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估计刚刚说出这句话 , 接下来的场景就成了“父见子未亡 , 抽出七匹狼” 。

玩笑归玩笑 , 其中含义却值得人们深思 。 除去少女的强行解释 , 扭曲概念并加之以诡辩外 , 家长老师在教育引导的时候 , 也应普及相应的背景 。
就像李清照好酒 , 虽然是她性格中的一大特点 , 但在特定时代背景以及家庭背景下 , 这种特点并不是缺点 。
李白同样喜欢喝酒 , 可李白却能做到斗酒诗百篇 。 倘若如今的少女们也想着模仿前人 , 不妨先做到斗酒诗十篇?
真有这样的才华 , 哪怕真的沉醉不知归路 , 也一定能够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

而换个思路来看 , 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 , 教育模式和状态 , 都已经好了无数倍 。 无论少女还是老师 , 都应明白古今的区别 。
处于叛逆期的少女们 , 能够借助“沉醉不知归路”来为自己“学坏”进行解释 , 这或许也说明她们值得引导 。
甚至哪怕是诡辩 , 能够做到“引经据典” , 也算是不错 。 与其他连借口都找不到的犟小孩儿相比 , 教育起来也更加简单 。

如此情形下 , 教育与挽回 , 也不应停留在批评、惩罚上面 。 唯有让她们真正理解《如梦令》的含义以及李清照的一生 , 少女才会做出真正的改变 。
古代封建年间最知名的才女 , 其作品不应成为少女的借口 , 更应该让少女学习并理解 。
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 , 少女需要反思 , 家长和老师 , 同样需要反思 。 双向奔赴 , 总比单向强行给予 , 要有效许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