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

文章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早起来 , 降温了 。
气温骤降十来度 , 一夜入冬 。
清清冷冷之际 , 围上炭炉 , 闲话家常是暖心的事 。
今年冬天 , 围炉煮茶可谓赶时髦的饮茶新体验 。
然而 , 网红版的围炉煮茶 , 本质上更接近露营热的延续 。
炭炉、烤架、茶点、木椅、烤食等元素相加 , 颇为具有吸引力 。
再牵扯上“茶文化”的外衣 , 和朋友相聚 , 围炉煮茶 , 社交乐趣多多 。

红泥小火炉 , 绿蚁新焙酒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围炉取暖 , 颇为具备过冬的氛围 。
从网上看到这样的观点 , “用炭炉煮茶 , 比普通的电陶炉加热更有古朴意境 , 更有高级感 。 ”
这样的一踩一捧 , 显然不可取 。
冬天煮茶喝 , 炭炉煮茶和电陶炉加热 , 没有高低之分 。
从客观角度看 , 现代生活里 , 用电加热更高效实用 。
反之 , 用炭炉加热的局限性不少 。

《2》
一、围炉煮茶 , 最好放在户外 。
在过去 , 还没有建起这么多高楼大厦前 , 旧时的民居生活里 , 几乎家家都有着一个小院 。
闲暇时间 , 呼朋唤友坐在院前喝茶饮酒 , 闲话家常 。
围炉取暖 , 倒也方便 。
开轩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但住进了高楼后 , 围炉煮茶多有不便 。
毕竟 , 室内环境下 , 不宜燃起明火 。
哪怕将门窗打开 , 确保了通风后 , 在室内围炉煮茶 , 还得提前买好无烟木炭 , 以免得将墙面熏黑 。
但是 , 即便移到户外 , 围炉煮茶也得面临不少现实问题 。

早些天 , 天气还没彻底降温前 , 户外煮茶倒也觉得可行 。
但气温骤降 , 寒风呼啸之时 , 待在户外吹风受冻 , 体验感并没有那么好 。
哪怕围着炭炉 , 从遥远西北方向吹来的寒风 , 也能快速吹散四周的暖意 。
再说 , 秋冬时节 ,普遍干燥少雨 。
气温低 , 湿度低 , 平日若是没有及时抹上保湿 , 皮肤还容易干燥皲裂 。
在这么干燥的天气下 , 支起炭炉 , 围炉煮茶之前 , 一定要远离可燃物 。
天干物燥 , 小心火烛 。
谨慎防火 , 才能享用愉悦的煮茶时光 。

《3》
炭炉加热 , 效率偏慢 。
支起炭炉后 , 放上煮茶壶 , 稍微将茶壶烤热后 。
趁热投入适当干茶 , 注入清水开始加热 。
从冷水状态 , 慢慢加热到沸腾 , 起码得半个小时 。
具体用时长短 , 得根据煮茶的水量、炭炉温度变化来决定 。
但不论怎么说 , 炭炉的加热用时都比电陶炉慢多了 。
邀朋友叙旧 , 客人落座之后 , 超过十来分钟的时间 , 热茶还没煮好 。
杯中空空如也 , 盼到望穿秋水 , 才能喝上一杯茶 。
如果喝茶人数多 , 还少不了轮流排队 , 耐心等待 。

这场景 , 未免太尴尬 。
相比之下 , 用电陶炉加热更快速、高效、省事 。
摁下加热后 , 一旁还能显示加热时间 。
壶中的汤水烧到滚沸后 , 部分电陶炉还能自动提醒 , 自动断电 。
哪怕是第一次尝试煮茶的新茶友 , 也能完美驾驭 。
反过来 , 如果是用炭炉加热 , 对个人动手能力要求比较强 。
何时添炭?要不要拨动炭火?该怎么调整炭火温度?
这一切 , 都得耐心琢磨 , 才能参透个中细节 。

《4》
炭炉煮茶 , 不是所有的煮茶壶都适合明火加热 。
今年的秋冬季 , 围炉煮茶的话题度很高 。
不过细看了一圈网上的晒图 , 不知茶友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围炉煮茶时 , 很少看到玻璃煮茶壶的身影 。
背后的原因 , 稍加思索 , 不难理解 。
从风格布置上看 , 围炉煮茶 , 侧重古香古色的古风意境 。
而玻璃煮茶壶 , 风格略显现代 。
为了整体的风格统一 , 用上古朴的粗陶壶会更适合 。

从煮茶体验看 , 围炉煮茶 , 用的是炭火加热 。
而玻璃煮茶壶 , 壶身通透 。 洗净擦干的玻璃壶 , 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 , 还能发散出亮闪闪的光泽感 。
煮茶时 , 哪怕耐高温的玻璃煮茶壶 , 不惧炭火高温加热 。
但壶底容易被炭灰熏黑 , 看起来脏兮兮的 , 有碍观瞻 , 拍照起来不好看 。
相对而言 , 选深色的粗陶壶 , 更适合炭炉加热 。
要是选了浅色的茶壶 , 拍照打卡时 , 壶底被熏黑了一大圈 , 十分影响颜值 。
拍照晒图分享的话 , 多有不便 。

《5》
网红版围炉煮茶 , “茶”的存在感不强 。
今年悄然走红的围炉煮茶项目 , 更像是披着“茶文化”外衣的自助烧烤 。
或者说 , 简易版的户外聚餐 。
侧重点 , 更偏向各式烤食 。
前段时间 , 身边有位朋友去体验了围炉煮茶 。
到了地方后 , 不得不说 , 环境布置很用心 。
很适合年轻一代聚会闲谈 , 拍照、打卡、晒朋友圈 。
但接到菜单后 , 定睛一看 , 上面关于各式吃食的介绍很详细 。
水果类 , 可以烤橘子、甘蔗、柿子 。
主食类 , 可以烤地瓜、芋头、南瓜 。
糕点类 , 可以烤年糕、棉花糖 。
坚果类 , 可以烤板栗、烤核桃、烤花生 。
然而 , 关于茶的内容 , 却寥寥无几 。

点一个围炉煮茶套餐 , 翻到最后才看到朴实无华的四个大字——热茶一壶 。
至于具体茶名是什么 , 都没有详细标注 。
茶叶种类、产区、工艺、风味特色等 , 一概没有介绍 。
很像去酒楼吃饭时 , 店家附赠的佐餐茶水 。
其用处 , 更多是为了解渴润口 。
吃咸了喝点茶压一压 , 吃噎了用茶水顺一顺 。
茶汤滋味好坏与否 , 并不是重点 。
按照这种注重场景化布置 , 轻视茶味内核的项目设计 , 很难吸引到真正的茶客 。
本着玩一玩 , 体验尝鲜的心态 , 或许在一开始时 , 能吸引到不少客人 。
但长此以往 , 新鲜感一过 , 很难换来回头客 。
按那位朋友说的一句大实话总结 。
“真正爱喝茶的人 , 有谁愿意花300块就过来吃个烤地瓜?!”

《6》
网红风格的围炉煮茶 , 离不开众多茶点的陪衬 。
精致的茶具、精巧的杯盏 , 再加上花花绿绿的各式茶点 。
整齐有序摆放在一起 , 拍出来的照片很诱人 。
不过 , 从专注品茶角度看 , 茶点本身不能“喧宾夺主” 。
太甜、太咸、太酸、太辣、太油腻 , 统统不妥 。
喝茶以茶为主 , 茶点仅是陪衬 。
如果在短时间内 , 吃掉了太多甜腻的烤食 。
此时的喝茶 , 更像是解渴 , 很难喝准茶汤本身的细腻风味层次 。

再说 , 长时间放在炭炉上 , 任茶水咕噜咕噜 , 不断沸腾 。
最终煮出来的茶汤 , 论清甜爽口香滑滋味 , 不如盖碗冲泡来得好 。
如果将网红风的围炉煮茶 , 视做应景社交 , 倒也无妨 。
毕竟 , 冬天气温低 , 不论爱喝茶 , 还是不爱喝茶的人 , 都抗拒不了一口香甜软糯的烤地瓜 。
但回到休闲饮茶、品茶喝茶的角度本身 。
同样是拿出好几百的预算 , 比起喝一壶略带茶味的汤水 。
根据日常喝茶喜好 , 选两、三泡核心正岩好茶 , 岂不是更有性价比?!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 , 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 , 了解更多白茶 , 岩茶的知识!
【围炉煮茶时,4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一个比一个重要】小陈茶事村姑陈 , 专栏写手 , 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 , 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 , 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