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

文章图片



纳西族
云南丽江纳西族食俗远古纳西族人是“所居无常 , 依随水草”的游牧民族 。 后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定居下来 , 开始向农耕过渡 , 逐步成为农耕民族 。 云南的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丽江和香格里拉、维西、宁蒗、永胜等县 。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 , 坝区和河谷区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食 , 猪肉是肉食的主要来源 , 蔬菜自给 。 山区以玉米、小麦、青稞为主食 , 善于畜牧 , 蔬菜以土豆、蔓菁、瓜豆为主 。 喜食酸辣、腌腊食品 , 嗜酒喜饮酥油茶 。
在与汉、藏、白等民族交往中 , 善于学习 ,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 。 其烹调技法长于烧、蒸、酿、炒、煎、腌 , 品种多样 , 味道各异 , 家常菜、市肆菜、宴席菜配套齐全 , 进食礼仪完善 。
纳西族的摩梭人喜欢吃酸菜和酸鱼 。 丽江坝的纳西人家冬天都腌制咸菜和腌制猪项圈肉、腊肉(琵琶肉)、血灌肠等肉制品 。 其项圈肉和血灌肠 , 功夫独到 , 风味别致 , 遂成为走亲串友礼品 。 摩梭人还特别善制猪下水 , 如吹肝、灌肚、灌猪肺等 , 既物尽其用 , 又各具风味 。
高档宴席是“大三叠水”:先上迎宾点心: 两个小包子 , 一小盘面条;次上果碟:12样、16、18、24样;三是正席: 即指六个大碗 , 六个小碗 , 六个盘子 , 上席错落有致 。 中档宴席 , 一是“小三叠水”即在大三叠水的基础上盘、碗各减二 。 普通宴席上四盘四碗四冷荤 。

纳西三滴水席?
丽江的纳西族早餐一般水焖粑粑、炒洋芋、白菜汤 , 也有的喝茶或喝酥油茶 。 中午或晚餐多吃米饭 , 有一两样炒菜、咸菜、汤 , 有腊肉或鲜肉、鱼、蛋等 ,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 。

丽江纳西族早餐
纳西族的10大传统美食代表01.纳西风肝风肝 , 是云南丽江纳西族春节前家家必做、过春节时户户必吃的凉菜 。 此品以色泽红润、芳香麻辣而风行滇西 。
制作的主要用料为鲜猪肝、精盐、姜丝、白酒、五香粉 、花椒面、亚硝酸钠、干辣椒、姜 。 制作时先将猪肝充气膨胀后灌入盐、五香粉、姜丝、亚硝酸钠、白酒 , 扎紧入口 , 腌渍 12 小时取出 , 抹上花椒面风干 。
食用时 , 将风肝洗净 , 放入汤锅 , 加干辣椒、姜块、花椒面 , 用文火煮2小时 , 取出凉后切片装盘 。

纳西风肝
02.摩梭人的琵琶肉琵琶猪肉 , 丽江纳西族摩梭人喜爱的腊肉制品 。 琵琶肉又称猪膘肉 , 是摩梭人招待客人的上品 , 其形状扁平 , 酷似琵琶 , 因而得名 。 它揉合了烟熏肉的特殊芳香和鲜猪肉的细嫩质地 , 别具一格 , 自成风味 。
制作方法:猪宰杀后将其内脏和骨头取出 , 保留完整躯体;然后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等佐料及白酒 , 轻轻搓揉后 , 将其开口缝合 , 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 , 并用木塞或玉米棒把猪鼻塞严 , 以防虫蛀 。 用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 , 干后形似琵琶 , 故名“琵琶肉” 。 一般腌制一年才食用 。 可煮、可炒、可蒸 。 (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 。
琵琶肉肉色透明 , 色鲜味香 , 风味独特 。 看似肥腻 , 吃起来却肥而不腻 , 滑嫩爽口 , 味醇香 , 口感很好 。

摩梭人的琵琶肉
03.丽春铜火锅丽春铜火锅 , 是丽江纳西族过春节时 , 节筵必上的大菜 。 “丽”喻示丽江 , “春”喻为春节 , 全意是“丽江纳西族春节铜火锅” 。 纳西族制作铜器尤有盛名 , 精美的铜火锅 , 配上精美菜肴 , 可谓“美食美器” 。 此菜色泽、层次分明 , 口味独特 , 香气满堂 , 气氛热烈 。
丽春铜火锅主要用料为丽江腊排骨、带骨阉鸡 , 配料为火腿、无骨猪蹄、酥肉、猪肉丸子 、青菜 、水发粉丝 、山药、干竹叶菜、水发香菇、水发木耳、苤菜根、豆腐等 。 调料主要有精盐 、味精 、姜 、草果 、肉清汤 。
制作时 , 将干竹叶菜用冷水浸泡回软 , 捞出切成4厘米长的段 。 把铜火锅洗干净 , 洗净铜绿 , 点烧栗炭火 。 按层次依次放入青菜、腌排骨、苤菜根、粉丝、香菇、竹叶菜、豆腐、木耳、山药垫底;用鸡肉、火腿、酥肉、猪蹄、肉丸盖在上面 , 注入肉清汤 , 放入姜、草果后保持微火至熟 , 下盐调味上桌 。

丽春铜火锅
04.酿猪肺纳西族积累了一套独特的食品保存烹调法 , 又以巧用猪肚杂享誉滇西北 。 猪大肠用来做米灌肠 , 小肠做香肠 , 猪肝腌成吹肝 , 猪肚制成香肚 , 猪肺做成酿肺 , 尿泡向来无用 , 而纳西族却用来做密封罐口的材料 , 真是物尽其用 , 无一可弃 。 酿猪肺是用面浆灌入肺内 , 经煮熟切片而吃 , 汤汁金黄 , 肺嫩香亮 。
酿猪肺的主要用料为鲜猪肺、面粉、鸡蛋 。 调料为精盐、味精、草果面、芝麻油。 制作时先洗净猪肺 , 挤出泡沫 。 面粉和成面团 , 人盆放入清水 , 反复搓揉 , 洗出面筋(另用)成水馅 , 蛋液磕入水馅 , 加麻油、盐、味精拌匀 , 灌入肺中 , 边灌边吹气 , 灌至猪肺明亮涨大为止 , 扎好管口 。
锅上火 , 加水烧开 , 下猪肺煮 20分钟左右 , 移至小火上煨3小时即熟 。 切片 , 放入原汁中 , 撒上草果面、盐、味精即成 。

【云南美食文化——丽江纳西族的食俗及10大传统美食代表】酿猪肺
05.纳西族麻补“麻补”是纳西语 , 意为米灌肠 。 此肠的制法与滇东北布依族的糯米穿肠相似 , 因丽江冬季气温较低 , 所制米灌肠贮存时间较长 , 其发酵后的风味特异 , 故在滇西素有盛誉 。 成品煎后 , 外焦里嫩 , 香糯可口 , 向为纳西族传统美味 , 又因可贮存长时间不变味 , 故又常作礼品馈赠亲友 。
纳西族米灌肠主要用料为糯米、饭米、鲜猪血、猪大肠 。 调料为精盐、味精 、五香粉 、姜末。 制作时 , 先将糯米、饭米分别淘洗干净 , 浸泡后捞出 , 上笼蒸熟出笼 。 大肠翻洗干净 , 除尽异味 。 糯米、饭米(半熟品)、猪血及所有调料先后入盆 , 拌匀成馅 , 灌入大肠 , 上笼蒸熟后出笼切片现吃 。 亦可闲置 , 食时再蒸再煎或烤而食 。

纳西米灌肠
06.水焖粑粑小麦是丽江纳西族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 历来有“傣族米、纳西族小麦”之说 , 水焖粑粑粑就是纳西族平日主粮的制作方法之一 。
用料有面粉、食用碱、小苏打 。 面粉置盆中 , 放入食用碱、小苏打及适量温水拌匀合成团 , 揉透 , 用湿纱布盖上 , 醒20分钟后成做成圆饼 。 面饼生胚放入凸底锅内 , 将两面烙黄 。 注入清水 , 盖下盖 , 慢慢将粑粑焖熟后取出 。

水焖粑粑
07.鸡豌豆凉粉鸡豌豆凉粉是丽江纳西族的风味小吃 。 与云南其他地区豌豆凉粉比较 , 区别只限于使用鸡豌豆 。 鸡豌豆 , 是丽江特产 , 颗粒很小 , 与绿豆一般大小 , 但呈扁圆形 , 色淡绿 , 质与豌豆相似 , 但比豌豆细腻味香 , 煮成粉色泽灰白 。
成品红黄绿白相间 , 酸辣麻香俱全 , 软糯而有弹性 , 热天进食暑热顿消 。 深受纳西族及白族、汉族人民喜爱 。
制作时 , 主要用料为鸡豌豆面、焙花生、绿豆芽 。 调料为精盐、咸酱油、醋、姜、蒜汁、香菜末、花椒面、油辣子、芝麻油、味精 。 先将花生擂碎 , 去皮 。 绿豆芽洗净 , 焯熟 。 豆粉入碗 , 注入清水调化 。 锅上火 , 注入清水、盐 , 至水温 60℃时徐徐淋入豆浆 , 边淋边往一个方向搅动 , 防止糊锅 , 至无生豆味即熟 , 舀入盆内冷却即成豌豆凉粉 。
取凉粉划片或切成条人碗 , 放上绿豆芽、花生粒 , 配入酱油、醋、姜蒜汁、花椒面、油辣子、香菜末、味精、芝麻油 , 拌匀入味即食 。

丽江鸡豌豆凉粉?
08.永胜油茶“丽江粑粑鹤庆酒 , 永胜油茶家家有” 。 这是流传于滇西的俗谚 。 这家家有的永胜油茶 , 确实名不虚传 。 永胜油茶 , 分早茶和午茶 , 但都要伴随着吃点食物 , 如粑粑之类 , 即所谓的“下茶”如同喝酒用下酒菜 , 不然 , 空着肚子喝油茶 , 也会引起茶醉 , 严重的还会呕吐 。 也有的直接用油茶泡饭吃 , 以茶代替菜和汤 。
永胜油茶 , 有吃甜和吃咸之别 。 不论吃甜吃咸 , 都用油、米、茶、花生、麻籽、核桃 , 吃咸加盐、生姜等辛香料;吃甜则加糖、蜜 。 喝油茶 , 茶具应是小圆盅、白瓷小碗 , 它跟黑褐色带土黄色的茶汁相映成趣 , 也相得益彰 。 令人赏心悦目 , 亦颇具茶文化氛围 。

永胜油茶的制作
制作油茶的主要用料为绿茶、大米(或面粉)、花生泥、芝麻泥、核桃末、麻籽泥各适量 。 主要调料为熟猪油、冰糖、蜂蜜 。 先将大米淘洗干净 , 晾干 。 冰糖擂碎 。 用小砂罐一只置于火塘边 , 下猪油 , 热时下米炒至金黄色 , 放茶叶 , 用筷子搅动 , 冲入开水 , 煮 5~10 分钟 。
碗内放入花生、糖、芝麻、核桃、麻籽 , 将油茶水倒入碗内 , 放入蜂蜜而成 。 茶罐入火塘 , 冲入开水 , 用筷子搅一搅 , 叫做“煨茶不用巧 , 二十四道搅” 。 如此循环往复 , 直至无茶味为止 。 这时茶米已煮成稀饭 , 一般是给小孩吃 , 说是吃了茶饭长得胖 。

永胜油茶
09.班 他“班他”是纳西语 , 意为有形有状的甜食品 , 是纳西族的传统中秋食品 。 此品色泽金黄 , 质地疏松 , 又具玫瑰郁香 , 蜜甜润口 。
主要用料为面粉 、芝麻 、玫瑰糖 、核桃仁、洗沙 、红糖 、熟猪油、熟菜籽油、小苏打 。 制作时先将红糖兑水加温溶化成糖稀 。 面粉加糖、猪油、菜籽油搓拌均匀 , 加入糖稀、小苏打、水 , 和拌揉成面团 , 盖上纱布静置(醒发) 。 核桃仁切成小粒 , 与玫瑰糖拌匀 , 加入洗沙调匀成馅心 。
用木模在其内刷上菜籽油 , 撒上芝麻 , 用皮料包馅 , 收口成型 , 鸭嘴朝上 , 放入木模 , 轻压 , 纸杯垫底入烤盘 。 入炉用 180℃的温度烘烤8分钟 , 至呈金黄色出炉即成 。

班 他
10.丽江火腿粑粑“丽江粑粑鹤庆酒 , 剑川木匠到处有 。 ”这是流传在滇西的民谚 。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风味的特色食品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大肴八十品 , 罗列甚遥 , 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 。 ”在徐霞客描述中的“油酥面饼”即为当地人常说的“粑粑” , 也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丽江粑粑 。
丽江粑粑色、香、味俱佳 , 便于储藏 , 不易变质 , 颇受人民喜爱 。 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 , 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水作为溶剂 , 合成面团 , 在大理石石板上抹上一层油 , 把面团擀成一块薄饼 , 抹上猪油 , 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搓成圆条再擀成扁圆形长条 , 用手从一头拉成长卷紧成圆筒状 , 再将两头搭拢 , 用掌心轻轻按扁 , 包入馅心 , 收口捏紧 , 用掌心轻轻地按一下制成生坯 。 平锅上火 , 注入猪油 , 热时放入生坯 , 慢慢煎成金黄色即熟 。

丽江火腿粑粑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 。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 , 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 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 。 本文文字内容为原创 , 版权归“食悟者”所有 , 商用需要授权 , 转发注明出处 , 朋友圈随意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