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同仁堂:一手传统中药,一手朋克养生( 二 )
数据对比看就非常直观了,费用率基本都超出其他中药龙头的一倍以上 。说明在组织管理上公司运营效率并不高,虽然片仔癀/云南白药也同为国企 。
销售费用率过高说明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开拓,在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下,资源利用效率可能存在很大问题 。
公司管理上另一大问题,是“贴牌”过多导致品牌力稀释,以及质检管理不到位导致频发的质量问题 。
目前“贴牌”在同仁堂产品中仍较为普遍,对部分产品采用代加工方式销售,产品质量不能做到有效保证 。
比较典型如2018年12月曝出的同仁堂蜂业回收过期蜂蜜问题,事件导致同仁堂被罚没1409万元,北京市纪委启动问责调查,处理14人,并认定国有资产流失性质 。
除了蜂蜜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同仁堂还出现在国家及地方质检“黑榜”5次;2017年14次,位居当年“成绩榜”第二 。而早在2013年,同仁堂也曾出现多起类似风波,只是性质没有过期蜂蜜影响这么严重 。
鉴于同仁堂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投资者将矛头对准国企的体制僵化 。未来好转改善预期就寄托在国改进度上 。这一点在股价上表现十分明显 。
2021年2月22日,时任同仁堂总经理高振坤因涉嫌违法被调查,次日同仁堂股价大涨7.41%,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在随后的三个月中,同仁堂股价最高达44.42元,相较于2月22日收盘价涨幅达62% 。
而本次总经理职位再次换人不禁让人再次产生联想,同仁堂的改革是否要加速了 。
早在2021年年初,国资委就曾要求,2021年要完成国企改革三行动任务70%目标 。同年12月下旬,国资委宣布任务顺利完成 。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6月,同仁堂集团才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会,成立改革工作小组,制定行动方案 。
在2021年任务如此紧迫的情形下,6月才召开推进会是否有迟缓的意味?而这也正是管理层更换,改革预期加速的关键地方 。
02 “主力”提价,补益类后备同仁堂基本面回暖是不争的事实,这点体现在它核心产品销量上,提价再为业绩添把火,补益类作为未来的成长后备军重点培养 。
先简单介绍下同仁堂的业务 。同仁堂业务比较简单,产品主要覆盖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妇科类和其他业务收入 。
心脑血管类包括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等;补益类包括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阿胶系列等;清热类代表品种包括感冒清热系列、牛黄解毒和清胃系列等;妇科类主要有乌鸡白凤系列、坤宝丸等 。
其他收入是除中成药之外健康食品、化妆品等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也较高 。
2021年是同仁堂的复苏之年 。营收净利恢复到双位数接近20%的中速增长,这对于老字号药企实为不易 。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06.83亿,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9.2亿,同比增长28.67% 。
虽然增长与去年低基数有关,但从近年来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数据对比来看,终止了自201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创出新高 。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同仁堂财报)
对于2021年业绩的增长,同仁堂在财报中解释为销量增长 。个人认为这一说法是靠谱的 。
2020年同仁堂五大类收入分别为心脑血管类30.04亿、补益类14.15亿、清热类4.99亿、妇科类3.07亿,以及其他收入24.28亿(只有年报披露详细业务数据)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