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场泛零售数智化要怎么做?
文章图片
文 | 亲爱的数据,作者 | 谭婧“卖货”疯狂增长的背后,京东疯狂搞技术,废话不多说,快上车,故事开始了 。
01 扫雪危机 坐标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人群熙熙攘攘 。地摊上,玉器、书画、钱币、木器、古币散摆了一地,客人一屁股稳坐在摊口的破皮子小马扎上,粗糙的手指反复盘弄一个炭黑色“老底子”铅酒壶,把玩将近20分钟了,摊主无动于衷 。 这位摊主,难道要等客人摸到“铅中毒”了才看出来“购买意愿”吗?
计算机里的人工智能可明白着呢,每当用户点商品,加购物车,翻详情页,读评论……它就一通忙活 。因为这些用户的动作,可太重要了,这可是人工智能眼里宝贵的“用户实时反馈”,用于准确判断用户兴趣 。 假如一位京东APP用户也选购商品20分钟,人工智能过了三天三夜才懵懵懂懂反应过来“用(购)户(买)兴(意)趣(愿)” 。那就永别吧,人工智障 。
发现兴趣是第一层功力,还要发现兴趣是变化的 。剁手党总是善变,一会爱这个,一会爱那个,兴趣变,品味变,潮流变 。如果推荐商品的时候,用户看了20分钟鞋子,兴趣已然消耗殆尽,APP还在一(傻)味(傻)推荐鞋子,APP离被卸载的悲剧,也不远了 。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卖货,要反应快 。体现在计算机里的人工智能身上,就是实时性 。反应越快,越能“做成买卖”,所以,实时性是人工智能做零售这门生意的时候的IQ水平 。打分标准很简单,效果好,IQ高 。延时多,效果差,IQ低,俗称傻呼呼 。
京东618和双十一大促的时候,压力排山倒海,逛APP就像逛春节的庙会,在线用户多,用户行为更多 。在平时,京东日常处理几十亿商品和五亿用户,如此大的数据,想要处理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见识问题 。更别说,用户在京东APP里不是静止的,买买买,逛逛逛,就会产生海量行为数据 。新数据像雪片一样飞来 。
人工智能要有边下雪边扫雪的能力 。 在这个“动不动就一个亿”的玩法里,增量信息就是用户兴趣、用户意图的增量,好比把积雪(数据增量)及时扫掉(模型更新) 。几万年不处理,数据就像雪一样堆到富士山顶了 。
想要精准抓住用户特点,人工智能就需要特大(百GB级别)的模型参数 。
模型参数是什么呢?就是商品和用户的特征,简单理解,就是人工智能抓住的特点 。综艺节目里的模仿秀惟妙惟肖,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抓住了“神特征” 。 当特点海量,参数也会海量 。 陈奕迅轻唱,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人工智能说,唱得好,打断一下,在下认为,能抓住富士山雪顶特点,那才是真爱 。
目前,整个科技界公认的做法分两步 。
第一步,把AI模型做得很大 。足够大,才能在这么大规模的群体中精准刻画用户特(兴)点(趣) 。第二步,在这个大体量压力下,性能还要好 。 说白了,就是在山崩雪啸中清理雪道,难度可想而知 。当AI模型超大(TB级别)的时候,传输,更新,就好比把富士山的雪块,全部搬到北海道去 。 那应该怎么办呢?答案不是搬雪,而是扫雪 。
推荐阅读
- wind|在Android上跑Windows 11,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