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年销近7亿仿制药背后的争夺战,原料药标准成致胜关键( 四 )
按照产品附加值和进入壁垒划分,排名大概是专利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大宗原料药 。
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凭借研发、知识产权、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专利原料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印则依靠成本优势成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 。
作为原料药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中国大宗原料药的出口能占到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 。国内原料药市场的国产替代同样是从业人员一直关注和期待的 。
从研发生产到患者服用,药品质量控制有相当复杂的流程 。
还是以齐鲁制药为例 。2020年,中国药监局将齐鲁制药旗下奥沙利铂注射液200mg/40mL(适用范围: 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公示为国内仿制药参比制剂 。这款注射液早在2016年就被FDA认定为美国的同类型仿制药参比制剂,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被认定为参比制剂的药物 。
一位原料药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财健道》,各国药典更新频率基本都保持在5年修订一次的范围 。药典修订期间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类标准进行研究,一般三种情况会出现标准改变的情况 。一是行业技术突破,企业能够达到更好的标准,二是原研药此前有杂质或副作用,需要优化,三是医生端对某些药品提出需求,企业又能做到,那么药典就会更新 。
在其看来,药典上的标准可以视为一个行业下限,企业实际上可以做的更好,此前原料药行业较为封闭,制剂端没有高标准,原料药企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没有动力去做技术突破 。
如果中国原料药行业想要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变,类似于艾司洛尔这样的案例颇多可取之处 。
尤其是在MAH制度推出后,完全可以和外部实验室以及一些CRO公司合作进行技术升级,这样才能吃到“头啖汤” 。
中国的一致性评价风格上其实更偏向于日本 。对仿制药的要求是跟原研药一样,甚至比原研药表现还要好 。这就要求药企的产品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不能再瞄着国内,而是要在国际上领先 。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比照着欧洲和美国的药品生产规范找差距,甚至超越他们,我们自己制定标准,这样的案例越多越好 。”输掉艾司洛尔这局棋的李志伟,并没有忘掉做强中国制药工业的初心 。
【投稿|年销近7亿仿制药背后的争夺战,原料药标准成致胜关键】(作者系《财经》研究员)
推荐阅读
- 海外市场|凭借近2亿的年销量,小米三年超越苹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