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领英跌倒,脉脉吃饱?( 二 )
目前,领英中国砍掉社交功能的原因尚不明确 。不过,过去多年来,领英中国始终是一个少数人群聚集的圈子 。究其原因,资深猎头张智分析,因为领英中国本土化做得远远不够 。“领英至今用的还是邮箱的联系方式,这种方式很低效,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我最多的时候给50个人发了邮件,一条回复都没收到;而且,英文不太好的用户在领英上体验也不好 。”
在他看来,领英带着一种外企的高高在上,不愿意真正做本土化的贴合,很阳春白雪,让人有距离感 。
张智认为,领英放弃了中国最肥的市场,它覆盖的圈子甚至都不是北上广深的主流群体 。他解释,社交中有强势人格,那群在平台上最自信最乐观的人,往往是社交的发起者,这种人一般在快速发展的行业,最典型的有互联网、房地产和前几年的在线教育行业 。
“经历过996、一夜暴富、裁员的人,自信、分享欲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强,外企白领、公务员等群体,则相对谨慎,他们所在行业变化也不太大 。”张智指出,领英中国自认为覆盖的是中国社会的精英人群,但它连经济发展中的新兴贵族阶层都吸收不了,怎么出圈?
所以,领英这样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平台,却因为本土化不够,定位小众而逐渐黯淡了下去 。
关闭社交功能,彻底变成一个类招聘软件后的领英中国,将何去何从?行业内的共识是,领英中国元气大伤,未来很有可能就此淡出中国 。
至于招聘这门生意,张智指出:“招聘平台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一边通过投放广告,把简历拉到线上来,再把简历卖给需要招聘的人,赚的是信息流的差价 。”
他认为,领英中国如果真的要做招聘,就应该密集投放,通过营销吸引各种人,跟智联招聘、51job、猎聘、Boss直聘正面对决,但如果它还是延续现在佛系的路子,做招聘也很难 。
领英跌倒,脉脉吃饱?针对领英中国的调整,脉脉火速推出了“领英用户人脉补偿计划”,为领英的用户朋友提供搬家特权礼券 。搬家特权包括一个月会员、无限人脉搜索、人脉推荐等权益,声称帮助用户来脉脉重建人脉网络 。
成立于2013年的脉脉,其口号是基于“实名职业认证”和“人脉网络引擎”,帮助职场人拓展人脉、交流合作、求职招聘 。脉脉自称是1.1亿人都在用的职场社交平台 。
所谓的职场社交,大多数用户的感受是,在脉脉上建立自己的职业履历展示页,偶尔看看匿名爆料的大厂动态,经常能收到各种HR和猎头的好友请求 。部分销售、媒体人员等用它来找人、建立人脉,猎头和HR则在上面疯狂寻找目标人群加好友 。
截至目前,脉脉共获得四轮融资 。另外,早在2016年,其创始人林凡就宣布脉脉实现盈亏平衡 。在2017年,他也曾宣布脉脉可能于2019年寻求在美国上市,但最终没能实现 。
文章图片
脉脉常被拿来与领英做对比 。2019年,领英的“赤兔”下线时,当时的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离职前直言,“脉脉就是披着领英外衣的Secret(匿名社交),用Secret做运营,拉新做活跃,用领英讲资本的故事 。”
当时,林凡不同意这一说法,并回应称:“脉脉职言的每日访问用户数仅占脉脉APP日活的不到10% 。”林凡曾表示,脉脉主要的营收分为广告、会员费、招聘,三大块比例大概在40%、40%以及20% 。招聘并不是脉脉的主要收入来源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