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电池厂商迎来上市潮,“宁王”地位还稳吗?( 二 )
第二,资本开始涌向二线厂商 。
电池生产是重资产行业,增加产能离不开资本的加持 。据天眼查APP查询,2020年12月中航锂电获得基石资本、红杉中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投资方的投资,去年9月又获120亿元股权融资,中创新航的注册资本已经增加到150.6亿元人民币 。
文章图片
去年年初,蜂巢能源在获得35亿元A轮融资之时,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曾公开表示,“2022年进军资本市场,2025年全球产能达到200GWh 。”近一年后,蜂巢能源获得120亿元融资,关于2025年产能目标也从200GWh提升至600GWh,可见资本注入给予电池厂商非常有力的支撑 。
总之,新能源汽车革命远没有结束,蓝海一望无际,动力电池行业还会持续火热,二线电池厂商已经看到了崛起的机会,这是今年多家电池厂商上市的根本原因 。
然而,对于渴望上位的二线厂商而言,借助产能和订单的增加完成资本、供应链等资源的积累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成为一家有行业话语权的电池厂商,还需要在产品的成本、安全性、差异性等方面下苦功夫 。在谈擎说AI看来,二线电池厂商成长的环境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 。
首先,在行业初期起到引导和保护作用的政策因素逐渐式微 。最直接的政策调整是,2022年对新能源车企的补贴进一步退坡,今年也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 。当扎堆的主机厂为产品性价比焦虑的时候,在满足安全和续航需求的前提下,电池价格更低的厂商才有竞争优势 。
在此背景下,二线电池厂商还不具备很强的规模效应,成长环境颇为不利 。不仅原来助推宁德时代直上青云的政策红利不可能再出现,还要面对宁德时代这样的强势对手 。
新能源行业里有一件很多人已经熟知的故事,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生性敢“赌”,并且在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字:“赌性更坚强” 。当投资人问及办公室的挂的字为什么不是“爱拼才会赢”,曾毓群的解释道:“拼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
可是,如今二线电池厂商似乎没有“赌”的机会,想做大规模只有靠“拼” 。
其次,宁德时代靠赌成就了神话,如今又通过投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议价权成为宁德时代的底气 。华安证券在研报中披露,在电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三元正极,宁德时代在2017-2019年相比其他客户的价格折扣力度都在10%以上 。
现在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仍高达25%左右,部分车企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 。据小鹏汽车财务副总裁 Dennis 表示,小鹏汽车IPO之后,毛利率常年徘徊在10%附近 。“宁王”在供应链中的议价权如此之高,如果发起价格战,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厂商的盈利能力 。
最后,锂电池原材料涨价的态势在近几年似乎难以改变,对后发企业也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
去年10月,比亚迪《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 流出,其中显示2021年锂电池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 。宁德时代由于采购规模够大,且绑定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能够以更低价格拿到原材料 。
综上来看,二线电池厂商虽然在动力电池的供应缺口中成长,但面对宁德时代可能发动的打压,或许要拼得更加辛苦 。
向多强格局演进的底层逻辑一家电池厂商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整合供应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其行业壁垒看似很高,但厚壁上却会不经意留出缝隙,就像拜占庭帝国城墙上的“凯尔卡门”,给有心的攻城小兵留下破绽,动力电池行业看似一二线厂商差距很夸张,其实二线厂商也有成长的机会 。
推荐阅读
- iphone|苹果教你如何让 iPhone 电池保持健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