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双减180天:做地推、卖小面,教培人的绝地反击( 三 )


而且在面试过程中,王浩颍发现面试官会习惯性地把教育这段经历避开,只听抖音的这段经历 。“双减没有出来的时候,教培人换行、找工作很容易,大家会觉得教培人很厉害,但是政策出来后,市场对教培人的态度180度大转弯” 。
零和游戏?行业的大变动不仅让教培人经历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也让他们产生了对于这个曾为之奋斗的行业的怀疑 。
双减政策下来之后,一直在教培行业从事增长运营的孙铭开始一遍遍地思考,“如果我做的事真的像我想的一样,是一件好事,国家为什么要管控?”
孙铭上学时有过上网课的经历,他认可在线教育“能促进教育普惠、公平”的理念,他觉得这份工作有很高的意义感 。然而随着思考的深入,他愈发觉得在线教育像一场零和博弈 。
“你帮助一些人,一些人爬上去,另一些人就掉下来 。你赢他就输,我并没有帮所有人做大蛋糕,只是改变了现有分蛋糕的方式 。这个结果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
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不是在贩卖焦虑?
去年11月,孙铭轮岗做了半个多月辅导老师 。他发现和之前所在的编程教育企业不同,报编程课的家长大多属于精英阶层,教育水平高、经济条件好 。而K12到了后期增长阶段,大多数家长来自四五线城市、甚至乡镇农村,对于课程的分辨能力较低 。
他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话术在K12家长身上的效果 。“你如果跟他说,你的孩子现在连3×2=6都不知道,他在学校里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在我们这里,老师每周会给孩子提供多少次答疑,给孩子在学校得不到的鼓励,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够,很难有感知” 。
而更有效率的拉新话术是——“我自己也是小县城出来的,我怎么能走出来?就是因为学习 。你想想你现在的生活有多苦,你希望你吃过的苦,让你孩子再吃一遍吗?”
有了代入感之后,教家长开通花呗付款,这一单就成了 。最后家长往往还会说,“老师,我不知道这个课程到底好不好,孩子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
投稿|双减180天:做地推、卖小面,教培人的绝地反击
文章图片

脉脉教育培训行业圈对于卖课的讨论  图源/脉脉
当时孙铭开始对在线教育的“增长”方式产生怀疑 。“让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的孩子来报课,起码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吧?但是挂了电话之后,我心里为什么这么难受呢?”
“话术上制造焦虑、电话轰炸、诱导贷款”在过往的教培行业中是司空见惯的操作 。刘恰告诉后厂青年,他负责短期班的续报时,每天晚上12点下班,工作群里无时无刻不在疯狂晒单、刷屏式地发“鼓掌”、“点赞”的表情 。从上到下都灌输一种“以达成结果为目的”的理念 。
刘恰自认属于比较“温柔”的一类辅导老师,不愿意说太重的话去刺激家长,但他也见过“狼性”的辅导老师,会像洗脑一样怒斥家长、抛出一连串的反问句,比如——“你给孩子掏学费的时候手抖,有没有想过孩子有一天给你掏医药费的时候,他的手会抖吗?”
以及那句广为流传的——“您来 ,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就出自在线教育行业 。
刺猬公社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一起学网校通过数据追踪发现,主讲老师上演“哭戏”对于提升续费率有帮助,这项规定就被贯彻下来 。寒假免费课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都得哭,打感情牌,很多学生因为老师哭了就会觉得舍不得,进而续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