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宁德时代下场,「换电」又喜又忧( 二 )


第二类则是独立换电站运营商 , 主要玩家有奥动新能源与伯坦科技 。二者创始团队都有雄厚的电动车产业背景 , 奥动新能源联席董事长正是被称为“换电第一人”的张建平 , 伯坦科技的创始人聂亮则参与研发了中国第一台电动汽车 。
其中 , 奥动新能源是国内起步较早、规模最大的换电站运营商 ,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 , 去年9月奥动新能源进行B轮融资时 , 其估值已在百亿人民币以上 。但即便如此 , 投资人对这个换电头部运营商的态度依旧有保留:“其实新能源板块都在看 , 也投了做充电和加油的平台 , 那才是大头 。”
根据2021年11月数据显示 , 奥动新能源已在全国合共建设超过500座换电站 。并且 , 感受到换电春风的奥动 , 在去年发布“红色奥动战略计划” , 将其规划中的换电站数量翻了一倍 , 称在2025年要在全国布局10000座换电站 。相对来说 , 伯坦科技在换电站数量扩张上较为保守 , 截至2021年11月 , 旗下换电站达107座 。
第三类则是如宁德时代一样 , 从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切入运营的玩家 。
比如协鑫能科 , 从清洁能源运营切入换电站运营 , 旗下的换电站品牌“协鑫电港”从去年10月起投入运营 , 按照规划 , 其依托上市公司完成50亿定增 , 计划于明年共建488座换电站 。
此外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能源企业也积极寻求转型 。去年 , 二者与蔚来合作的换电站都已相继投入运营 , 并且中石化还提出了将在2025年之前建设5000座智能充换电站的目标 。
从上千到上万 , 换电站运营商们喊出的规划建设数量越来越惊人 , 一场竞速赛已经打响 。这背后是换电行业发展中的独特逻辑:相比起技术上的优势 , 真正决定换电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应该是运营网络的布点、运营服务的密度 。
一位观察换电行业的投资人告诉「真探」:“头部运营商确实掌握了很多技术上的细节 , 但实话实说 , 我并不认为这些技术细节是多难的一件事 。”
“换电的技术又不是特别难 。”聂亮也认同这一点 , “换电行业真正的关键壁垒在于你的技术要适合你的商业模式 。在道路正确的情况下 , 那么大家竞争的就是布点了 。”
一笔难赚钱的生意?所谓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适配 , 在换电行业里通俗来讲 , 就是电池如何换(整包换、分箱换)以及在哪儿换(到站换、上门换)的问题 , 不同的换电路线对应着不同的运营模式 。
宁德时代选择的是分箱换电的方式 , 即电池被设计成最小化的标准模块(这种电池也被形象地称为“巧克力换电块”) , 车主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电池自由组合 。在宁德时代之前 , 伯坦科技一直采用的也是分箱换电路线 。
奥动新能源与蔚来 , 则是整包换电路线的代表 , 即采用“一车一电”的模式 , 将电池直接整包更换 。这样的换电方式操作更加简便且迅速 , 技术迭代后形成了全自动化的整包换电方案 。
投稿|宁德时代下场,「换电」又喜又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