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便利店里的烟火气生意,能赚钱吗?( 三 )


1974年,“7-Eleven”的门店数量达到5176家 。同一年,日本伊藤洋华堂董事铃木敏文,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7-Eleven”在日本的特许经营权,完成了便利店的真正赋能 。
直到这个时候,甚至之后便利店刚步入国内时,其主要功能还是以小型超市的概念提供商品售卖服务,听起来“简单而又冰冷” 。
“一个城市的便利店密度,衡量着一个城市的商业化、现代化程度,每三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话就能达到整体的便利化,每两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话,那就是商业的高度便利化 。”对于便利店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黄江民曾经这样解释道 。
带着这样的理念,疯狂的国内品牌在便利店市场与资历更老的外资品牌们展开了激烈的开店争夺 。
2021年便利蜂计划在国内开店超4000家,2023年更是提出了目标一万家的伟大宏图 。
然而,即使涨势凶猛,市场也不那么看好这个国产品牌的前景 。在这一领域,7-Eleven、全家、罗森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 。后者更是在去年底完成了对于百货类上市公司天虹股份的股权收购 。尽管扩张不利,这家上市公司在华南市场仍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
同时,这种激励的竞争也体现于便利店行业的集中度上 。据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前十大便利店店铺数占全国店铺总数的67%,并且前两名由石油系“双雄”霸占,合计占比达到36%,只有美宜佳能够与之抗衡 。整体集中度也相较欧美市场略低 。
在二线梯队中,罗森、全家、7-Eleven的门店数均不足5000家,每年营业额也远低于头部品牌 。
在前三大品牌头部效应持续强势的背景下,众多剩余品牌最终的归宿便沦为了盘踞各自区域的山头 。
地域化是中国便利店市场的第二大特征 。例如知名便利店品牌红旗连锁,就长期分布于四川各地,依靠强大的地域效应在2020年收获了90.5亿元的营业收入 。
其他诸如从江浙沪起步的罗森、武陵山区域的天福以及新晋崛起的北京品牌便利蜂在其版图扩张的过程中都带有强烈的地区属性 。
投稿|便利店里的烟火气生意,能赚钱吗?
文章图片

奇偶派制表
【投稿|便利店里的烟火气生意,能赚钱吗?】当然,日趋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没有任何品牌能够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圈” 。今年罗森的另一笔收购,出售方为WOWO,被誉为曾经的“成都24小时便利店之王” 。在完成这笔交易后,未来罗森有望在四川市场和“山大王”红旗连锁掰掰手腕 。
而在份额更大的上海市场,全家、7-Eleven和新晋加入的便利蜂等品牌也同样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曾在其著作中写到:“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以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对自己有利,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事业往往会止步不前” 。
地域化特征明显,外加窒息的竞争节奏,迫使品牌不得不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水深火热的便利店市场完成自保 。
北京地铁便利店的起起伏伏、其他一线城市早晨便利店内的热闹场景,让一众品牌看到了城市喧嚣中行业的新出路,即给便利店“装”上烟火气 。
问题是,这是门容易生意吗?
便利店里“装”烟火气,能赚钱吗?人们习惯用“弯腰捡钢镚儿”来形容便利店行业盈利的不易 。

推荐阅读